董卓脸上的暴怒之色渐渐平息,转为一种更为阴沉的冷酷。他这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此人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御座上的刘协,听着这些关乎国运、关乎生死的军国大事,如同在听天书。
他唯一能感受到的,便是董卓笑声中那股令人胆寒的威势,以及自己越来越快的心跳。
第112章
校场之上,旌旗招展,殺气腾腾。
董卓身披甲胄,腰悬青铜剑,立于高台,肥硕的身躯更顯凶悍。
台下八千西凉铁騎整齐列阵,騎士手持长矛,矛尖朝天,如林立的钢刺。战马嘶鸣不断,马蹄不时刨土,躁动不安。
环首刀插在马鞍旁的刀鞘中,刀柄缠着皮繩,便于握持。每名軍士背后还斜插着一张角弓,箭囊中羽箭满满当当。
这支虎狼之师,便是他董卓横行关中的倚仗。
这些跟随他从西凉一路殺出来的精兵悍将,曾在金城郡血战羌人,在陇西郡屠戮叛軍,个个身经百战,殺人如麻,是他手中最顺手最锋利的屠刀。
董卓右臂举起青铜长剑,眼中凶光闪动,吼道:“梁国乃中原富庶之地,府库充盈,藏金纳银不可胜数,城破之日,金银、粮秣,尽归尔等!三日不封刀,以酬尔等辛劳!”
此言一出,台下原本死寂的铁騎中,传来一阵低沉的骚动。有人咽了咽口水,有人紧握刀柄,被压抑的兴奋与贪婪在涌动。兵匪眼中亮起了饿狼般的光芒。
董卓对此颇为满意。他要的正是这种效果。
要速战速决,用最残酷的方式碾碎一切反抗!
若是顽抗,那便屠城,殺他个鸡犬不留!
他要在梁国燃起一把大火,让天下人都明白,反抗他,反抗他所代表的朝廷,究竟是何等凄惨下场。
给关东诸侯一个下马威,什么酸枣联盟,不足挂齿。
诸侯?猪狗!
华雄披坚执锐,胯下一匹枣红色战马,从队列中策马上前,在高台下勒住缰繩。
战马前蹄高抬,嘶鸣一声,马鬃在风中飞扬。他手中大刀向前一指:“儿郎们,建功立业,便在今日!进发!”
“杀!杀!杀!”
八千西凉铁騎应声而动,铁蹄叩击大地,卷起漫天尘土。
战马长嘶,人声鼎沸,刀枪如林。
前軍先动,中軍跟上,后军殿后。黑色洪流,浩浩荡荡涌出虎牢关,杀气直冲霄汉。
正在此时,一名军士自帅台下急步奔上,单膝跪地,急声禀报:“启禀相国!辕门外有一人,自稱贾詡,特来求见!”
聞声,董卓眼皮一抬。
贾詡?
此人名声不顯,却有智谋之稱,此时前来,所为何事?他瞥了李儒一眼,见其面露些许思索。
“叫他进来。”董卓随手一抬,往军帐去。
不多时,贾詡举步走来。
他穿着普通的文士袍,面容清瘦,神色平静,与周遭的肃杀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参见相国。”贾詡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董卓往后一仰,在侍者的协助下卸甲:“文和不在府中安坐,却来此刀兵之地,莫非,是来劝本相罢兵?”
贾诩脸上不见波澜,只微微抬眼:“相国神威盖世,西凉铁骑出兵征讨,自是必胜无疑。诩,一介微末之臣,不敢生此不自量力之妄念。”
这话让董卓脸色好看了几分。
李儒默默在一旁观望,若有所思。
只听贾诩继续说道:“诩偶聞,西凉铁骑正讨梁国,然两军相交,即使大胜得还,亦必然损折。在下有一计,或许,不必损一兵一卒,便可令梁国俯首。”
此言一出,董卓起了些兴致,“说来听听。”
“诩听聞,梁国近年来声名鹊起,除女相谢喬颇有才干,还因其地天降圣人。据说,此圣人,能解世间万疑,却性情淡泊,极少露面。谢喬治下,梁国安稳,百姓归心,与此圣人暗中辅佐,以其名望号召,大有关系。依某之见,此实收拢人心之术。那圣人之说,多是故弄玄虚。”
董卓摸了摸下巴上松弛的肥肉,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