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而且,歼-11BS在歼-11B服役的次年就出来了,后舱有一套专业的对地攻击武器操纵系统,研制的时候就确定了侧重对地攻击能力这一点了。
211厂也无奈啊,歼-11B的制空能力比不上歼-10D,不找个切入点,空军搞不好真不愿意买。
在这种情况下,歼-20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绝对制空。
李干说,“但是,歼-6忠诚僚机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航程。”
“航程不足,无法帮助歼-20实现作战半径延伸的情况下,这个飞机的战术意义是不大的。”
韩彩云想了想,说,“司令,能不能用轰-6或者运-8、运-9这些飞机进行挂载,飞出去一段距离再放飞,交给歼-20指挥。”
李干微微点头,“这是一个办法,吴强他们也是这么考虑的。不过,到底还是要在飞机本身上想办法。”
“黎阳厂正在摸索改进涡喷-6的油耗,这个工作比较难,因为涉及效费比问题。如果投入太大,改进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当然可以给歼-6换装小型的燃油经济性更好的涡扇发动机,可是这样一来,就违反了“充分利用库存歼-6发挥更大作用”的初衷。
说到底就是性价比问题。
李干说,“所以,考虑到可能需要加装副油箱问题,歼-6忠诚僚机就更不适合作为近距格斗的战机来使用了。”
“我是这么考虑的,拆除了不必要设备后,把腾出来的重量全部用于增加燃油,再挂两具1500升的副油箱,歼-6忠诚僚机的航程能提升到3000公里。”
“如此一来,飞机还能挂载3吨弹药,这个量是足够的。”
孙生禄说,“有3000公里航程的话,作战半径能到1200公里,基本能跟上歼-20的步子。”
李干说,“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作战半径问题,并不是战斗就一定会发生在我们理想的距离之外。”
“预置了机动程序后,歼-6忠诚僚机具备基本格斗能力,二打一甚至四打一的情况下,我估计,够美日联军喝一壶的。”
“忠诚僚机作战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架歼-20可以指挥多架歼-20忠诚僚机,理论上,我们一架歼-20就具备了对抗敌人一个中队的能力,而且基本不会有人员伤亡。”
“下一步试飞,我们要飞出这个数据——歼-20最多能控制多少架歼-6忠诚僚机。”
三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本身就是新战法,无经验可供参考,就是靠试,频繁地尝试,甚至最后还要做实战检验。
一周后,吴强那边完成了改进,预置程序也都写了进去。
李干他们立即进行新一轮试飞,四个人每人一组,采取多种组合进行密集试飞。
足足飞了十多天,所有的包线数据都飞出来了。
综合飞行员的控制能力、信号通道、传输距离等,得出以下数据:
1架歼-20最多可以控制4架歼-6忠诚僚机,超过了这个数字,飞行员就忙不过来了,信号的传输也会出现拥堵。
最远的控制距离是500公里,超过这个距离,歼-20发出的指令就没有办法顺畅且完整地被歼-6忠诚僚机接收。
不过,500公里这个距离完全足够了。
即便是不具备隐身能力的战机,在这个距离外控制歼-6忠诚僚机作战,美日联军的预警机也发现不了,更别说歼-20了。
预置程序经过了反复的测试,结果证明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