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主要是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鼓励民间团体、个人,加入支教事业。
第二个内容是对在支教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间团体、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这可是国宣部的正式文件,有了这份文件,那些民间的支教团队,支教个人,再也不是独自前行,从这一刻起,他们有了后盾,有了靠山,有了官方认证。
而白俊德作为陈辉父亲的秘书,拿着这样一份文件,来参加陈辉的婚礼,也意味着陈辉的父亲,已经认可了陈辉所做的事。
甚至可以说,是陈辉间接促成了这份文件的出台。
很快,陈珊讲话完毕。
在台上的时候,陈珊就看到了白俊德,她自然是认识白俊德的。
陈辉父亲在地方工作时,白俊德就是陈辉父亲的秘书了,后来,陈辉父亲进京,白俊德也跟着进京。
说白俊德是陈辉父亲最为信任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陈主任,这是孙部长让我带来的文件,他希望陈辉能在婚礼上,看到这份文件。”
白俊德又将宋思铭交还的文件,转给陈珊。
陈珊看到文件内容,也知道陈辉的父亲,是什么意思了。
这也让陈珊长出了一口气。
尽管,她和陈辉的父亲,因为感情不和,在陈辉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但夫妻关系能结束,父子关系却没办法结束。
作为一个母亲,陈珊不希望陈辉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处于冰点。
这就需要有一个人率先低头。
而陈辉在发布公开信,公开辞去公职的那一刻,就不可能再低头了,所以,低头的那个人,只能是陈辉的父亲。
可陈辉的父亲,身居高位,让他低头,同样是难上加难。
陈珊一时间,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而如今,随着这份文件的出现,僵局总算是被打破。
半个小时后,开席之前的间隙,陈辉也看到了这份国宣部下发的红头文件。
看到红头文件的瞬间,陈辉有些恍惚。
在他的成长之路上,父母其实是缺失的。
特别是父亲。
可是,成年之后,父亲对他的要求又非常多,期望又特别高,这让陈辉很不爽,产生了强烈的逆反情绪。
尽管,接受了安排,进入了体制,但进入体制后,他却是做什么错什么。
父亲为数不多的几次直接给他打电话,都是严厉的批评。
换言之,陈辉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认可。
眼下这是第一次。
支教这件事,陈辉其实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可他却从来没有奢望过,得到父亲的认可。
一,父亲从来没有认可过他。
二,父亲站得太高了,很难体会到“民间疾苦”。
可事实证明,他对父亲的了解,是片面的。
站得高,不代表就弯不下腰,父亲这次是真正地弯下了腰,看到了他,也看到了他所坚持的支教事业的意义。
白俊德并没有留下吃饭,“贺礼”送到,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