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星号悬停在跨维度网络节点外围,舰体表面的光学迷彩随着空间曲率的微妙变化自动调节折射率。周澈站在全面升级的控制台前,指尖轻触蓝钥表面流动的星图纹路。
维度织网计划成功实施后的第七个月,这把上古神器首次表现出异常状态——钥体内部幽蓝色的光芒流转缓慢,频率波动出现不规则间歇。
控制室内,量子计算机群组发出低沉的运行声。虞倾寒的报告从地球指挥中心传来:"所有维度的共振频率正在衰减。第七、第九维度的主要通信信道已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中断。"
全息星图上,代表活跃维度的蓝色光带大片熄灭。雷震的舰队在静默区边缘巡弋,未检测到任何能量残留。
"逐日者号的传感器显示,静默区内部完全空白,就像那些通道从未存在过。"
周澈将意识沉入蓝钥连接,感受到的是一片被精心修剪过的虚无。各大文明的历史档案中都存在结构相似的"空白期",记载总是语焉不详。
"不是遗忘,是主动的封印。"周澈在分析报告上批注。古代神话中提到的"吞食星辰的阴影",与仙女座星系机械文明核心逻辑库中的警告代码指向同一存在。
在第七次尝试连接静默通道时,周澈捕捉到一丝冰冷的"存在感"。时织者文明传来警告:"它醒来了。"
净天者文明要求合作,形而上者文明给了一个坐标:宇宙暗物质分布图中的"空洞"。
周澈启动"溯源"协议。逐星号航向目标坐标,发现一个由纯粹信息构成的多维图书馆。
这里的记录揭示,静默现象与宇宙底层代码的漏洞有关。
虞倾寒团队发现,这个漏洞源于宇宙暴胀时期的对称性破缺。当意识网络达到一定复杂度时,就会触发系统溢出。
各文明选择静默,是为了将复杂度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在第七十三次实验中,团队发现了一种分形递归结构,能在不触发漏洞的前提下维持意识网络的连接。
多文明协作下,新的网络架构逐渐完善。
当漏洞被激活时,物理常数出现短暂波动,但新架构成功将波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跨维度网络以新架构重建,各文明认可了人类文明的解决方案。
"宇宙的完美在于其不完美。"周澈在最终报告中写道。
随着新网络架构的稳定运行,周澈开始注意到一个更深的异常。
蓝钥表面浮现出前所未有的纹路,这些纹路既不遵循已知的星图规律,也不符合任何数学模型的预测。
虞倾寒的监测团队发现,这些纹路与静默区边缘的几何特征存在某种神秘的对应关系。
"这不是普通的空间异常。"虞倾寒在深夜的紧急通讯中报告,"我们检测到了一种超越维度的信息流动模式,这种模式与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雷震的舰队在巡逻过程中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在静默区最深处,空间结构开始自发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状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自组织能力,还展现出类似学习行为的特征。当舰队尝试与这些图案互动时,它们会以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形态。
周澈决定冒险深入静默区核心。当逐星号穿越静默区边界时,舰上所有仪器都出现了短暂的失灵。
在那一瞬间,周澈通过蓝钥感受到了一种浩瀚无边的意识流动——这不是某个文明的意识,而是无数文明意识的汇聚体。
"我们发现了文明之海。"周澈在航行日志中记录下这个历史性时刻。
这个发现解释了为什么高等文明要集体回避这个区域:它们不是在害怕某个外部威胁,而是在避免惊动这个沉睡中的宇宙级意识聚合体。
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发现文明之海正在经历某种"觉醒"过程。这种觉醒不是突然的爆发,而是渐进的意识整合。
更令人不安的是,人类文明的维度织网活动无意中加速了这个过程。
"我们可能触发了一个宇宙级别的意识觉醒事件。"周澈在向地球议会报告时指出,"这不是危机,而是机遇。但我们需要极其谨慎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