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刚把书放下,丫丫就抱着一本《海底的秘密》跑过来,仰着小脸拽住最前面那个戴眼镜的男生衣角:“哥哥,你知道海底有没有会发光的小鱼呀?林老师说它们像星星掉在了海里。”男生被问得一愣,随即蹲下身,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画满海洋生物的笔记本:“我知道!你看,这是我画的安康鱼,它的头顶有个小灯笼,能在黑漆漆的海底照路呢。”丫丫眼睛瞬间亮了,拉着男生就往亲子阅读区跑,嘴里还喊着:“毛豆,快来看!有哥哥给我们讲海底的故事啦!”苏晓看着闹作一团的孩子们,笑着对林溪说:“这些学生都是班里爱读书的,听说要来书屋,前几天特意整理了自己的书,还准备了小故事。”林溪点点头,目光落在学生们带来的书箱上——里面不仅有最新的儿童科幻小说,还有好几套带拼音的经典名着,甚至有一本精装的《昆虫图鉴》,封面上的蝴蝶翅膀泛着细碎的光泽,和“自然角”里刚破茧的菜粉蝶一模一样。正说着,赵爷爷推着小推车来了,车上除了新收的南瓜种子,还放着一摞用蓝布包着的旧本子。“林老师、苏老师,快来看看我找着啥了!”赵爷爷掀开蓝布,里面是十几本泛黄的作文本,封面上用红墨水写着“1985级”“1986级”。“这是我以前教学生写的作文,里面有好多孩子写的山里故事,想着给书屋添点不一样的‘书’。”赵爷爷拿起一本,翻开其中一页,“你看这篇《我的向日葵》,是当年班里一个小姑娘写的,说要种满山坡的向日葵,让过路的人都能看见太阳的样子。”苏晓凑过去一看,作文本末尾的署名处,歪歪扭扭写着“王秀兰”三个字。她忽然想起什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去年收到的旧相册——那是一位老奶奶捐的,里面夹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姑娘蹲在向日葵田里,手里举着一朵比脸还大的花。“赵爷爷,您说的是不是这位奶奶?”苏晓指着照片,赵爷爷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猛地一拍大腿:“就是她!当年她可是班里最爱提问的孩子,没想到现在还记着向日葵的事。”林溪把作文本和相册放在记忆馆的玻璃柜里,旁边贴了张纸条:“1985年的向日葵与2024年的回忆”。刚贴好,就有游客凑过来翻看,其中一个穿碎花裙的阿姨看着作文本,眼圈忽然红了:“这是我妈妈写的作文!她总跟我说,小时候赵老师夸她作文写得好,还帮她在院子里种了向日葵。”阿姨从包里掏出手机,翻出一张recent的照片——照片里,白发苍苍的王秀兰奶奶蹲在一片向日葵田里,笑容和照片里的小姑娘一模一样。“我这就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看看当年的作文本。”阿姨说着,声音里满是激动。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书屋,亲子阅读区里,县城中学的学生们正轮流给孩子们讲故事。戴眼镜的男生讲《海底的秘密》时,还拿出了自己做的简易潜望镜,让孩子们透过镜片“看海底”;扎马尾的女生讲《格林童话》时,学着苏晓的样子,带着孩子们把故事里的小矮人画成了山里的小石头;最旁边的男生则讲起了自己爷爷的故事——爷爷是个老木匠,小时候总用木头给村里的孩子做小玩具,就像书里的魔法爷爷一样。毛豆听得入了迷,等男生讲完,他赶紧从兜里掏出小本子,把“木头小玩具”几个字记下来,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木马。“哥哥,我爸爸也是木匠,他在城里打工,过年回来会给我做小火车。”毛豆仰着小脸说,男生摸了摸他的头:“那下次你可以把小火车带来,我们一起给它写个故事好不好?”毛豆用力点头,把小本子紧紧揣在怀里,好像揣着一个珍贵的约定。傍晚的时候,王秀兰奶奶真的来了,还带来了一袋自己炒的葵花籽。她走进记忆馆,看到玻璃柜里的作文本,手都有些发抖。“这真是我当年的本子,你看这里,我还画了个小太阳。”奶奶指着作文本上的涂鸦,眼眶泛红,“赵老师,谢谢您还留着这些,我以为早就丢了。”赵爷爷笑着说:“这些都是山里的宝贝,丢不得。当年你说要种满山坡的向日葵,现在咱们书屋的‘自然角’也有,下次我带你去看看。”林溪给奶奶泡了杯菊花茶,奶奶喝着茶,给孩子们讲起了当年的事:“那时候没有这么多书,赵老师就把自己的书借给我们看,还带着我们在山坡上背书。有一次下大雨,赵老师把自己的雨衣给了我,自己淋得浑身湿透,还笑着说‘书没湿就好’。”孩子们围在奶奶身边,听得安安静静,丫丫还掏出纸巾,轻轻擦了擦奶奶眼角的泪:“奶奶,以后我们把您的故事写进书里,这样大家都能知道赵爷爷的事了。”第二天一早,县城中学的学生们要回去了,临走前,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在“自然角”种了几株新的向日葵,还在花苗旁边立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友谊花田”。戴眼镜的男生对林溪说:“老师,我们以后每个月都来,不仅捐书,还帮孩子们辅导作业,把城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林溪点点头,看着他们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温暖——就像向日葵的花盘总会朝着太阳,这些年轻的身影,也带着光,朝着山里的孩子们走来。,!五月的雨来得温柔,不像七月那样急。一天下午,林溪正在整理李萌寄来的新书,忽然听见院外传来“沙沙”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个背着画板的姑娘,正举着画笔在画“自然角”的太阳花。“请问,这里是山里的小书屋吗?”姑娘转过身,脸上带着腼腆的笑,“我叫陈艺,是美术学院的学生,听说这里有个绘画展,想来看看,还想帮孩子们画画。”林溪赶紧把她迎进来,刚走到记忆馆,陈艺就被玻璃柜里的老物件吸引了——李奶奶的针线包、王秀兰奶奶的作文本、赵爷爷的旧教案,每一件都让她驻足许久。“这些物件都好有故事,”陈艺拿起画笔,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我想把它们画下来,做成一本绘本,叫《山里的记忆》。”林溪笑着说:“那太好了!孩子们肯定:()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