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轻如蚊蚋,却整齐得令人头皮发麻。
玲子猛地起身,挡在孩子们面前。“你不是他。”
男人微笑:“你怎么知道?我又没说自己是他。”
“因为你走路的方式错了。”玲子盯着他的脚尖,“真正的铁杉,右腿曾在雪夜摔伤,步伐略带拖曳。你太完美了。”
空气凝固了一瞬。
男人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眼神变得冰冷。“你们总以为真实可以被定义。可如果所有人都相信我是真的呢?如果政府认证、媒体背书、百姓传颂……如果整个社会都说‘这就是铁杉’,那谁还敢质疑?”
“我会。”玲子一步步逼近,“因为我知道,真正的人,会为一段记忆流泪,而不是复述数据。”
话音落下,她举起手腕,红绳爆发出淡淡金光。刹那间,教室内的共忆终端全部自动激活,投影出一段尘封影像??1975年冬,祖宅后院,年幼的铁杉蹲在雪地里挖坑,旁边站着母亲林念宁,轻声叮嘱:“记住,有些东西比房子更重要,是人心里的光。”
那是私人录像,从未公开。
替代者瞳孔骤缩。他没有这段记忆,系统也未曾录入。
“你……你怎么会有这个?”他声音首次出现波动。
“共忆云记得。”玲子冷冷道,“而你,连做梦都不会梦见桂花糖的味道。”
当天下午,男人被控制并移交共忆安全局。经DNA比对,确认其基因序列与铁杉高度相似,但存在人工编辑痕迹,尤其是负责情感记忆的海马体区域,植入了大量模拟神经元。进一步审讯发现,他是“替代者工程”最后一批成品之一,代号T-7,原计划在春季两会期间正式亮相,取代铁杉成为“忆族精神领袖”,进而引导舆论走向温和妥协路线。
“他们不想让记忆引发变革。”苏晓冉看着审讯记录,声音发冷,“他们只想让它变成装饰品。”
铁杉终于回到学校,是在三天后的黄昏。他风尘仆仆,衣领沾着北方沙土的气息。见到玲子的第一句话是:“井又响了。”
原来,在他离开期间,樱园老井连续七夜传出异响。每到午夜,铜铃无故自鸣,井水翻涌如沸,竹签阵自发排列成古老符号??经林望春破译,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E计划初期使用的密语,意为:“容器即将溢出。”
“什么意思?”铁杉问。
“意思是……”林望阳从北极连线视频会议,神情凝重,“共忆云承载的记忆太多,已经开始反噬现实。有些人,不该醒的,也醒了。”
果然,不久之后,各地陆续报告异常事件。
成都一位老人突然用俄语演讲,内容涉及1957年中苏联合科研项目的绝密细节;哈尔滨一名高中生梦见自己死于1946年的战场,醒来后准确画出了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某连队的编制图;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台湾高雄,一位百岁老兵临终前握着孙子的手,断续说出一句:“我不是沈家的儿子……我是大陆派来的卧底,代号‘青松’。”
共忆云日志显示,这些并非虚假信息,而是沉睡数十年的加密记忆因系统升级被意外唤醒。许多E计划参与者当年接受记忆封锁手术后,被安置在全国各地,甚至跨境潜伏,如今随着共忆潮扩散,他们的原始身份如冰层下的暗流,逐一浮出水面。
“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找回过去。”苏晓冉在紧急会议上说,“而是重建一个被谎言切割了七十年的世界。”
然而,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
一个月后,北极方向再度传来信号,不再是摩斯密码,而是一段清晰的人声录音,通过寒渊七号残余通讯频道传回:
>“我是周志远。我还活着。请救我出来。”
所有人都震惊了。
周志远,E计划首席科学家,三十年前在最后一次极地实验中失踪,官方认定已冻毙于冰层。可这段录音中的声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与本人匹配度高达99。2%,且背景噪音中含有活性生物电波,证明发声者确实处于生命状态。
唯一的问题是??信号来源不在寒渊七号,而在地下三千米处另一座未知结构体内。
“那里本来什么都没有。”地质学家指着雷达图,“但现在……有个巨大的空洞,形状像个倒置的钟。”
玲子看着屏幕,忽然浑身一震。她又梦见了那条黑河,这一次,河水中央浮现出一座水晶宫殿,门前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五个字:
**心镜?源核**
“哥哥……”她低声呼唤林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