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饿了。
史蒂夫拧开一瓶水,一小口漱漱口,吐出,然后喝下一整瓶,再打开面包袋,咬下一大口面包,问志愿者:“请问你们志愿者有多少人?”
忙碌着的志愿者分他一个眼神:“四个团队,两个在哥谭市内,隶属于韦恩慈善基金,一共一百人左右,现在四处送物资,一个团队不在哥谭市内,是隔壁市的,二十人左右,一个团队是国际性组织,已经上飞机,不知道多少人,大概他们都得台风过后才能赶过来,需要不少时间。你问这个干嘛?”
“灾情太严重了,我们需要团结起来组织自救,去救出受困的人,减少伤亡。”
志愿者意识到自己听到了什么,上下扫视他,质疑:“警察都没组织起来,你一个普通人,说要去救人?”
“不是我一个人,是许多的哥谭人一起,我们要救自己。”
“这……你需要我们配合?”
史蒂夫点头:“是的,如果是普通民众,可能没有足够的工具和设备,请问能否提供像手套、靴子、救生衣、安全绳、对讲机、急救包、手电、皮划艇、抽水泵、切割机等物品?”
志愿者迟疑:“我们有,但是需要时间调过来,如果你组织起来,我们应该可以把东西运过来,但数量应该没那么多。”
“那我先去组织人。”
志愿者把一个救生衣拿给他:“现在我只能给你这个。”
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声小了,天空也不打雷了,但乌云还厚厚的,雨一直下,大颗大颗,密密麻麻。
史蒂夫记得看到的资料里预计台风走得快,现在就是台风要过去。
然而台风过去并不意味着灾难已经结束,雨水还在下,有一些被困的人需要救出来,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还要想办法把积涝解决,之后就是漫长的交通、电力和通信的恢复,生活秩序的重建。
史蒂夫来到公园街,一天都没有过去,这里和史蒂夫出来时变得很不一样,道路变成河流,水已经到了史蒂夫腰腹,深的地方可以把人淹没,车辆只露出上部车顶,路边的行道树东倒西歪,好在没有压到电线杆,而是给这“河流”增加复杂度,水面还飘着很多一些垃圾,有一些地方还很湍急。
史蒂夫先游到了有着许多物资的哥谭大酒店,借用酒店装酒的空木桶绑在一起,做成一个筏子,先把酒店的人给送到两条街外,路面只有少量积水的安全区。
走之前,酒店工作人员提醒他:“这里有一家游泳用品店,应该有很多救生衣、皮划艇、充气船之类的东西。”
史蒂夫有些窘迫,他没有钱来买。
工作人员也想到这一点,说当自己没有说。
但是史蒂夫想到有这些东西,救援确实会更快更好,这个事情不能耽误,于是跑到游泳用品店。
因为这条街几乎不受影响,所以里面的商品都摆得好好的,已经有人想到利用这些东西去救自己的亲人,拿了两件救生衣正准备结账。
“四百美元。”
男士抓着救生衣大叫:“两件救生衣四百美元?”
老板一听,立马把救生衣扯到自己手里,提高声音道:“一件救生衣四百美元,嫌贵,买不起?那就别买,我看你能到哪里去买!”
男士指着救生衣上还贴着的标签:“你明明标价是四十美元,你这是在发灾难财!”
老板把救生衣上的标签一撕,露出一个阴阳怪气的笑:“不好意思,现在是四百美元了,先生,买不起呢,就回家等着家里人困死,不要这么的烦人,耽误我做生意。”
老板看到史蒂夫,看他一身湿漉漉的,衣服也廉价,再加上一脸不认同,顿时丧脸,赶客:“好了好了,穷鬼都走开点,别沾了我一身晦气,别的人还要来我这里做生意呢。”
“不就是四百美元,我买,我买就是了!”
男士咬牙切齿地掏出四百美元,买下了一家救生衣,把救生衣扯到手里,气红了满脸走出店。
而史蒂夫四十美元还可以掏出来,四百美元是决计掏不出来的。
他也无法,只得继续使用自己那个木桶筏子,回到公园街,一家家上门,把里面的人接出来,送到非涝区。
没想到在角落位置碰到了那个买了救生衣,现在穿着浮在水上正往一户家里游去的男士。
男士见到他,也是一愣。
“你是要进去接人?”史蒂夫撑着一杆木棍,双手有力,在洪水里控制了木筏,停在旁边,把绳子栓到柱子上。
“是的。”
“需要帮忙吗?”
“是的,我这就把我父母接下来。”
不一会一对老夫妇走了出来,史蒂夫把筏子靠近,接老夫妇上筏子。
老夫人问史蒂夫:“你是史蒂夫吧,你这筏子有点简陋,会不会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