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第108章 新世界新气象

第108章 新世界新气象(第1页)

洪熙十三年末的黑水谷大战落下帷幕后,瓦剌残部在和林陷入彻底的混乱。

也先虽回到王庭,却再找不回往日威严。大同惨败、主力尽失让他终日忧愤交加,饭食难进,夜里常从噩梦中惊醒,口中反覆喊著“黑水谷”“朱家小儿”。

曾经叱吒草原的身躯迅速垮掉,不过数月便形销骨立,连骑上马都需要亲兵搀扶。

洪熙十四年三月初一的清晨,和林的帐篷里飘著淡淡的药味,也先在弥留之际望著帐顶的毡毯,眼神涣散。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瓦剌大汗,终在四十一年的人生尽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直到临死前,他枯瘦的手指还紧紧攥著狼头刀柄,口中仍在喃喃咒骂:“朱家小儿欺我……欺我啊……”双眼圆睁,始终未能瞑目。

也先死后,二十二岁的长子博罗纳哈勒立刻站了出来,试图整合残余力量继承汗位。他穿上父亲留下的银铁甲,召集各部落首领议事,却发现帐下的身影稀稀拉拉。那些曾经对也先俯首帖耳的首领,如今见瓦剌势衰,早已各怀心思——部分部落曾遭瓦剌压迫,如今也先已死,他们不仅不听博罗纳哈勒號令,反而趁机举兵报復,草原上很快爆发了一场无休无止的权力混战。

博罗纳哈勒虽有其父之风,却无力回天。在与绰罗斯部的一场廝杀中,他正挥枪斩杀敌將,冷不防一支流矢从斜刺里射来,精准地穿破他的喉咙。年轻的继承者捂著脖颈,鲜血从指缝中喷涌而出,当场毙命於乱军之中。

博罗纳哈勒死后,瓦剌残余部眾彻底陷入绝境。仅剩的三千多族人中,大多是老弱妇孺,牛羊被抢,帐篷被烧,在草原上根本无法立足。被推举出来的小首领巴图走投无路,只能带著族人穿越茫茫荒漠南下,朝著漠南归化城跋涉——那里是兀良哈部与大明共同管辖的区域,是他们最后的生路。

当这支衣衫襤褸的队伍抵达归化城下时,瓦剌族人纷纷跪在雪地里,捧著也先生前使用的旧刀,对著城门方向磕头不止。巴图高举刀鞘,向明朝守將郑重乞降:“我等愿归降大明,只求给族人一条活路!”

几天后,京师的命令传到归化城:允许瓦剌残部投降,就地分散安置,编入屯垦队伍,与汉人、兀良哈人混居。守將领命执行,將瓦剌族人分到各个村落,给他们田舍、农具,让他们学习耕种,昔日的草原牧民,从此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此时的草原早已换了天地:兀良哈部在大明的扶持下日渐汉化,部落首领穿著汉服入朝覲见;韃靼分裂为东西两部,彼此攻伐不断,再无力南下;而曾经强盛一时的瓦剌部,终究烟消云散,成为了史书上的一段记载。

从洪武年间的北征蒙古,到永乐年间的五出漠北,再到洪熙年间的黑水谷决战,困扰大明数十年的北方边患,终於在这场尘埃落定的结局中彻底平定。漠南草原恢復了寧静,长城沿线的烽燧不再频繁燃起狼烟,大明北疆迎来了久违的和平,而这段由战爭与谋略书写的歷史,也在塞北的寒风中,缓缓合上了篇章。

边患解除后的洪熙十四年四月初一,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暖春的阳光下泛著金光,太和殿內的朝会气氛格外轻鬆。

朱高炽端坐龙椅,看著阶下文武百官。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清了清嗓子,用沉稳而尖锐的声音宣读圣旨:“传朕旨意,京城自今日起取消宵禁。凡街市间的夜市、酒肆、戏台、商铺等,均可通宵营生,官民同乐,任何官署不得无故阻拦。”

旨意一出,殿內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大臣们脸上都带著难掩的笑意——北境安定,民生回暖,这道詔令正是盛世气象的最好註脚。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当天黄昏刚过,正阳门外的长街就率先热闹起来。原本到了酉时就该收摊的商贩们,纷纷支起灯笼,將摊位重新摆开。绸缎铺的伙计们踩著梯子,在门楣上掛满七彩灯帘,红的、绿的、黄的灯笼交相辉映,將绸缎的光泽映照得愈发鲜亮;小吃摊的摊主们支起炭炉,羊肉汤的醇厚、滷煮的鲜香、炒栗子的甜暖顺著风飘出老远,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说书棚外悬掛的“今日讲《英烈传》”木牌下,早已围满了搬著小板凳的百姓,棚內的油灯亮如白昼,说书先生正调试著惊堂木,清润的嗓音已经开始试场。

夜幕完全降临后,京城更是成了不夜之城。百姓们提著各式各样的灯笼穿梭在人流中,有孩童举著兔子灯追逐嬉闹,银铃般的笑声洒满长街;有年轻男女並肩而行,在饰品摊前细细挑选珠釵,低声说著情话;酒肆的幌子在风中摇曳,“太白楼”“醉仙坊”的灯笼格外醒目,店內传出猜拳行令的欢歌与酒杯碰撞的脆响;连平日里僻静的深巷都热闹起来,临时搭起的戏台前挤满了看客,梆子声、锣鼓声与旦角清亮的唱腔交织在一起,引得喝彩声此起彼伏。吆喝著“桂糕、茯苓饼”的叫卖声,与市井的喧闹融为一体,一派鲜活生动的民生图景扑面而来。

深夜的紫禁城角楼上,朱高炽披著轻便的锦袍凭栏而立。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捧著热茶侍立一旁,生怕惊扰了皇帝的思绪。远处的京城灯火如星海般璀璨,从正阳门到崇文门,从棋盘街到琉璃厂,连绵的灯火勾勒出城池的轮廓,连空气里都飘著市井的烟火气与淡淡的香。他望著这久违的繁华盛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洪熙新政”推行十余年来,那些曾让他寢食难安的改革举措,终於在大明的土地上结出了沉甸甸的硕果。

回溯洪熙二年,当他下定决心全面铺开新政时,朝堂上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说开海禁会引倭寇入寇,有人说革新农具会动摇农本,有人说扩充海军是劳民伤財。但他力排眾议,坚信“民为邦本,本固邦寧”,十余年来从未动摇。如今看来,所有的坚持都有了回报——大明已悄然步入歷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开海禁的詔令下达十年后,东南沿海的泉州、寧波、广州三大港口早已是商船云集的景象。巨大的福船、广船首尾相接,桅杆如林,甲板上堆满了待运的货物。西洋的胡椒、苏木、象牙顺著季风而来,南洋的红木、香料、宝石通过海运北上,连远在美洲的白银都沿著新开闢的航线源源不断流入大明,充实著国库与民间的財富。官府授权民间商號组建的“两京十三行”,专门主持海外贸易事务,不仅规范了市场秩序,每年更能为国库上缴数百万两白银的赋税,比开国初年整整翻了三倍。港口周边的商號、货栈、造船工坊鳞次櫛比,带动了数万人就业,昔日的渔村早已变成繁华的市镇。

工部牵头的技术革新更是让大明的生產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江南的织户们普遍用上了改良后的“拇指飞梭机”,只需手指轻拨,飞梭便能在经线间快速穿梭,一个织工的生產效率抵得上从前三人,松江、苏州的布產量激增,不仅满足国內需求,更通过商船远销至南洋、西洋,成为各国爭抢的紧俏货。铁矿开採与冶炼技术的突破同样显著,“焦炭冶铁法”替代了传统的木炭冶铁,熔炉温度大幅提升,铁器质量与產量双双翻倍。坚固耐用的铁锅、锋利轻便的农具、精良的兵器通过漕运与海运送往各地,甚至连遥远的非洲东海岸,都能看到大明铁器的身影。

海军的发展更是彰显著帝国的实力。浙东水师、福建水师和两广水师三大舰队规模已达一千二百余艘战船,从小巧灵活的巡逻艇到能容纳数百人的大型福船,各类舰船配备齐全。当年郑和下西洋遗留的数艘“宝船”经过改造,成为远洋巡逻舰,常年在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线上护航商船,驱逐海盗,確保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

在吕宋、马来半岛等海外据点,大明移民已超过十万人,当地仿照內地建制设立州县,开设儒学学堂,修建驛站码头,市集上不仅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更能看到贩卖茶叶、丝绸的商铺,中华文化的影响正隨著商船与移民,悄然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江南的城镇中,一种全新的生產关係正在悄然兴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僱佣模式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织坊、纺作坊中大范围出现。苏州城东的织坊区內,数百台织机昼夜不停地运转,机户们投资建厂、购置设备,机工们则按日领取工钱,凭手艺吃饭,双方通过契约明確权利义务。松江的纺作坊更是连成一片,从採摘、去籽、纺纱到织布,形成了完整的產业链,每日產出的布堆积如山,通过水路运往全国各地。这种被后世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生產方式,在湿润的江南土地上蓬勃生长,为大明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库的帐本上,一串串数字记录著帝国的富庶:白银储备已超过三千万两,黄金百万两,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全国支用五年之久。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明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最强大的帝国。

101看书海量小说在101看书网,101????????????。??????任你读全手打无错站

洪熙十四年五月,京城的初夏已带著几分燥热,紫禁城的梧桐树叶绿得发亮。

距离六十一岁大寿还有不到三月,朱高炽近来总觉精力不济,批阅奏摺不到半个时辰便会头晕目眩。

这日午后,他在御园藤椅上小憩醒来,望著满园盛放的芍药,又想起户部刚呈上来的国库清单,见国强民富、四海昇平,心中那股对朝政的倦怠感愈发浓重。他无意识地对身旁侍立的近侍感嘆:“天下已定,边境无虞,百姓安康,朕也该享几天清福。”

这番话並非隨口说说。几日后,朱高炽便在早朝上,下旨改革中枢制度:“自今日起,朝廷日常政务由內阁首辅杨士奇总领,各部司奏摺先呈內阁核议;遇有军国大事,需经內阁会议议定具体方案后,再呈朕与太子朱瞻基过目定夺。”

旨意一出,满朝文武虽有惊讶却无人反对——杨士奇辅佐两朝,品行端正,才干卓绝,由他总领政务,实乃眾望所归。这道詔令,標誌著朱高炽正式將朝政实权交予內阁,自己则退居幕后,安心养病。

杨士奇何等精明,他深知“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更明白大权在握极易招致“专权”非议。退朝后,他立刻在內阁值房召集几位阁臣商议,很快便有了章程。

次日,他便向皇帝递上奏摺,提出推行“眾人商量制”以完善政务决策:规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召开“內阁扩大会议”,参会人员除內阁成员外,还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等九卿官员,以及英国公张辅等十三位功勋卓著的勛贵,凡涉及重大政策制定、重要官员任免、大额钱粮调拨等事务,都需在会上公开商议,经多数人同意方可推行。

朱高炽看罢奏摺,对杨士奇的谨慎颇为讚赏,当即硃批“准奏”。杨士奇並未止步於此,他又考虑到地方诉求往往难以上达中枢,再次上书提议:令各省从在籍举人、有声望的乡绅、实力雄厚的大商人中推选出五名“地方代表”常驻京城,每半年轮换一次。这些代表可列席內阁扩大会议,在涉及本省灾情賑济、税赋调整、水利兴修等事务时,有权陈述地方实际情况,代表百姓利益发声。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朝堂议事仅闻官声”的局限,让决策更贴合各地实际。

此时此刻的杨士奇,站在內阁值房的窗前望著皇城,並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书写帝国的近代化篇章。他推行的“內阁扩大会议”,通过固定参会人员、明確议事规则、实行多数表决,已具备了近代內阁制的核心特徵;而地方代表列席议事的制度,更是蕴含著议会制中“代议制”的雏形。这些制度虽未像后世那般明確定名,也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著大明的权力运行模式——从以往的皇权独断或少数大臣决策,转向更具包容性的集体商议。

书友推荐: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纸飞机(校园 青梅竹马 1v1)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岁岁平安人间政道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触手怪她只想生存翡翠衾(nph)在北宋当陪房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房客(糙汉H)下乡的姐姐回来了交易沦陷重生少年猎美龙凤猪旅行团见微知著(弟妹 H)他的暗卫我的年轻岳母误入官路
书友收藏: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官梯险情妖狐退魔巫女的紧缚劫难官路扶摇龙族堕落调教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见微知著(弟妹 H)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梨汁软糖【1V1甜H】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娱乐春秋(加料福利版)绝品宏图官婿美人香全文完结医道官途陈思雅徐铁军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潘多拉的复仇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