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是募集之后,悉数拿去赈灾,都不带还的!
这算盘打的……
当山东士族都是三岁孩童呢!
孔志元摇头道:“你怎能如此道貌岸然?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帮你们孔家,你还这么说我?真是狼心狗肺!”
杜荷抽了下鼻子道:“既如此,从即日起,我便带人于孔庙设‘文斗’,向山东各大士族下战帖。”
“不论诗词歌赋,还是对子文章,各大士族皆可推举一人,还可不是他们本族之人,只要能赢我一场,我捐万贯修葺,否则他们来捐!”
打着修葺孔庙和孔府的名义来文斗?
这是将山东士族给逼得不得不应战啊!
孔志元冷笑道:“卑鄙无耻,也太过自负,你真当自己在长安写了几首诗,狂言了一番便是文坛泰斗了?”
“这么不领情?”
杜荷轻笑道:“本来我还想着到手后,给你们留个铜板的,现在看来是我太仁慈了,还是都拿去赈灾吧!先圣可负,百姓不可负!”
“文人自有风骨,何须嗟来之食!”
“可天底下最喜欢施舍的不也是你们这些士族吗?商贾施舍钱财尚能苟活,你们施舍仁义却肥了己身。”
“……”
一语封喉。
孔志元火冒三丈地盯着他看了许久,想要反驳,却是如鲠在喉。
这些年他广游天下,所见不就是这般吗?
只是……
他不愿承认,或者说不敢承认!
不由地,他又想起了杜荷那最道貌岸然的四句话,如箭穿心。
“言尽于此,孔庙我占用了,你也别想不开,寻死觅活的!想要为儒家赢得尊重,那你就让各大士族来战!”
杜荷带人进入孔庙,随后将孔庙文斗之事广而告之。
同时还暗戳戳地让人散播了一条消息。
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奉旨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拟将山东士族崔干列为第一等。
宋州。
山东各大士族的人齐聚刺史府,既是道贺崔干,也是要商议应对杜荷一事。
宋州刺史崔干,原名崔民干,避了李世民的讳。
他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曾祖父是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书崔孝芬。
崔孝芬次子崔猷曾离开博陵故土,西奔投靠北魏孝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