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淮却笑不出来,他不敢想象一所学校此前是如何依靠4名教师运转的,更不敢想象6个年级总数只有23个孩子的学校是如何艰难维持。
而教学楼里没有热水,克拉玛依水源本身就不算充足,吴淮是用冰凉的自来水简单地洗了脸、刷了牙,等重回宿舍时,哈里拜已经回家了。听他在来时的路上说过,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媳妇一个人照看不过来。
但行李箱上有哈里拜留下的葡萄干和大枣,吴淮心里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动。
再一回头,门口有两三个小脑袋探出门框在打量他。
其中一个豆丁大小的男孩羞涩地咧嘴一笑,露出小豁牙。
“malen”、“malen”,几个孩子嘴里不停地叫着这个,祖丽在这时走来,她对吴淮说:“孩子们在叫你老师。”
吴淮恍然大悟,回应孩子们:“你们好。”
大家腼腆地笑起来,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女孩捂着嘴偷偷笑,祖丽则是要把他们都带回宿舍,并告诉吴淮:“吴老师,明天是周一,早上要升旗仪式,你和我们一起吃早餐吧,5点起来可以吗?”
“当然可以。”
“那您今晚休息吧,明早我来叫你。”
吴淮向祖丽道谢,看着她带走了嬉闹的孩子们,有几个还恋恋不舍地回头看向吴淮,眼神纯粹明亮,仿佛能扫去吴淮这几日的疲乏。
他独自一人坐在宿舍里整理行李箱,衣架很简易,但能看出用心擦拭过的,上面没有一丝灰尘。
毛巾和香皂都是新的,枕套和被褥也都换过了,还残留着太阳晒过的馨香。
吴淮拆开手工皂深深地嗅了嗅,他心里的感觉很复杂,背井离乡本应悲伤难过,但这一刻,他却觉得自己充满了莫名的动力和勇气。
在出发之前,同事曾问他:“你为什么要报名去援疆呢?”
吴淮当时随口回道:“想做点大事,趁着年轻,想让自己有点用处。而且我也不想整天呆在父母身边,一个大男人,考回老家本就挺丢脸了,好不容易得了一次援疆机会,我要去奋斗。”
办公室里年老一些的同事望着吴淮,露出的是既羡慕又惋惜的表情,他们说:“小吴真是个有情怀的青年啊。”
其实吴淮不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为了情怀,也许更多的是想要逃避一成不变的乏味生活。
他总想做点什么,哪怕是教教普通话,至少他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印记。
所以,在看到这些孩子的瞬间,吴淮理解了“情怀”二字。
情怀是他们黝黑、淳朴的脸颊上洋溢出的纯真光辉,情怀是想要守护与引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与追求。
吴淮的向往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建设西北”这堂课,他期盼自己可以奉献绵薄之力。
窗外风沙渐起,大漠绵延,无星无月,硬板床硌得腰酸,可吴淮却在那夜睡得格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