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人真正高贵为人,最重要的便是自由选择,而这也是当代年轻人最稀缺的一种品质。
我见过太多同龄人,过早地放弃了自己自由选择的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初中是父母选的,高中是父母选的,大学和专业是父母选的,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父母安排的,娶的老婆或嫁的老公也是父母所安排的。
选择的喜悦
无论如何,“发现自我”都是我们必经的一条道路,我在“喜马拉雅”APP开设的节目《财富自由革命之路》就有一位听众,她在28岁时,找到真正的自己。
她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年轻人,那种过早放弃了自己选择的人。她的小学是父母选的、中学是父母选的、大学是父母选的、专业是父母选的、第一份工作是父母找的。如果一直这样“乖”下去,老公也会是父母找的。但就是这个乖乖女的形象,她总是隐约感觉有些不对。
她的第一份工作在国有银行,正式编制,朝九晚五,上班就是打卡上网刷淘宝,整天嫌领导没水平。后来,听到父亲有份更好的工作要安排给自己的风声,就认为十拿九稳,正好容忍不了领导,就自认为帅气拉风地提出了辞职。
辞职后,她的父亲大发雷霆,她才知道新工作也不一定是确定的。她原来的工作单位在深圳,家却在海南。父母趁机希望她能回到身边,便彻底帮她把工作和老公都给安排了。
但这时她终于醒悟了,自己原先之所以辞职,就是为了不再受他人的摆布。如果回到海南,那最初的辞职,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这一次的自由选择,她破天荒地生平第一次拒绝了父母的安排,而是坚决留在深圳自己找工作。而她父母则一直在等着看她撞南墙的笑话,他们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女儿能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
在面临失业压力的5个月后,她真的找到了工作,而且是一份令她十分满意的工作。在这期间,她度过了自己的28岁生日。
更神奇的是,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简书”上,结果第二天就上了头条,超过3万的阅读量,获得超过1000个赞,收到N多公众号授权邀请和私信留言!
一时间,她感觉自己就是传说中的“网红大V”!
自由选择让她重新发现了自己。
目前,她在深圳蜗居,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不再每天给家里打三次电话。可是,在她看来,这感觉太爽了。
这是一个处处闪耀着自由光辉的故事,她像中国的绝大多数女孩一样,从小被父母安排。但与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在28岁的年纪找到了自我。
她选择主宰自己的生活,留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在互联网中找到了同属自由人的同类,收获了喜悦与幸福。她发自内心地感到,即便在深圳打拼不易,蜗居在合租房中,骑电动车上下班,也要比在父母安排下的锦衣玉食要好得多,这不就是自由的幸福真正的含义吗?
学会拒绝
另一位听众,对于她来说,她真正成年于2016年5月,第一次拒绝了她父亲的无理索要之时,这一年,她35岁。
十多年来,她的父亲都会时不常地向她要钱,理由五花八门,无非是做生意要差旅费、要发工资、要买设备等等,而且每次都很急。她曾无条件地支持父亲,因为她认为这是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只要父亲需要钱,她都会马上把钱给他,还曾借朋友的钱给他,然后自己慢慢还,也曾按照奶奶的要求把父亲欠别人的钱亲自送到别人家里并代他赔礼道歉。几乎所有的要求,她都照做了。
随着个人意识的成长,她逐渐意识到家人之间也是有边界的。自己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是人的根本属性,然后才能承担他的女儿这个角色。对于家人来说,父母都有退休金和医保,在老家好好生活毫无问题,而她买房和还贷也从未向父母要过一分钱。至于父亲做生意,是他自己的选择,结果需要他自己负责。
她终于做出了自由的选择,决定除非父亲有特殊的生活困难需要帮助,她才会伸出援手,而他生意上的事,她不会支持了。
之后父亲问她要钱,在确定了父亲仍然是为了生意向她伸手的时候,虽然有极大的心理负担,任父亲如何不满和施加心理压力,她都努力顶住了。
她决定坚持原则,一直到今天。
即便父亲多次通过家庭舆论、亲人劝说等方式裹挟她、影响她,母亲也多次要求她妥协听话,她都没有像以前一样乖乖就范。
最终,她的内心也取得了充分的平和,渐渐接受了与父母关系出现隔阂的事实,并相信父母的这种心态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转变。
现在,她感觉自己更有内在的力量,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成长的喜悦。
她的经历完美诠释了自由选择。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成年人,能够真正领悟她与父母的边界,她自由选择并承担隔阂的那一刻起,便真正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意义。
真正的快乐,不来自于周边人的认可,不来自于父母的认可,而来自于对自我人生的掌控,对自我成长的喜悦。一切快乐都来自于自身,这份快乐是最伟大、最高贵、最自由的。
我们深知自由选择的艰难、复杂与不易,却依然选择面对艰难,放弃稳定,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未经自由选择的幸福,正如未经选择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曾经风雨如晦,昏暗孤独
我们不惜一切将希望灯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