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马云教给我的那些事
马云在北大演讲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直把北大的学子当做我的偶像,我一直考北大考不进。但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到北大当老师。”刚好我是从北大毕业的,但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马云是我的偶像,而且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偶像,就好像我在小学时有足球梦,把罗纳尔多的海报贴在墙上一样。
公司的环境是,除了我自己叫自己孙总,其他同事都叫我名字。我时常语重心长地问他们:“你们说,孙总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马云呢?”同事也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宇晨,我们觉得吧,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下个月就差不多了。”然后大家笑作一团。
我从没想过能与马云产生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因为我觉得不可能。
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初识湖畔大学
2014年年底,有人跟我说,马云要办一个商学院,叫湖畔大学,问我想不想去上。
我的第一反应,这肯定是骗人的。马云日理万机,怎么会有时间办个学校呢?
再说了,马云办商学院,也轮不到我能进去啊。
不久之后,偶然认识的一个湖畔大学的工作人员跟我确认了这个消息,然后就发来了湖畔大学的邀请函——一个非常普通的HTML5页面,一共4页。
我当时创业不久,在中国还没上过商学院,但看过许多其他商学院的招生简介。绝大多数都在讲述进入学校之后,学生会有多好的发展,校友网络如何巨大,会教多少干货……总而言之,看起来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绝对是划算买卖。
说实话,我原本想听听看,马云老师将如何打动我们。
结果是残酷的。
对于我们的问题,马云老师回复如下:
湖畔师资如何?
没想好。
湖畔学费多少?
没想好。
湖畔学员是谁?
没想好。
湖畔有多少干货?
没想好。
我震惊了。
那到底有啥想好的呢?
不过,我当时立即就申请了湖畔大学。简单的邀请函反而让我充满信心和期待,因为它传达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或许是一些比现在商学院文化更多的东西,或许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组织。总而言之,我知道,马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想做一个持续300年以上的事情。
简单、克制、友好的HTML5页面,要求我做到3件事:一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二是坚守底线;三是共同传承中国的新商业文明。没有任何商学院应该有的课时如何、老师是谁、师资及课程收费介绍。最特别的是湖畔大学不急着开课,而是要我们先把这代人需要承担的使命、责任、价值观想透,想深,想清楚。
这一看就知道是马云办的商学院,别人肯定不会这么干。这个世界上,只有马云创业最喜欢务虚,一开始就谈使命谈愿景谈价值观。怎么赚钱,不知道;怎么活命,不知道;怎么务实,不知道。只有先谈谈怎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在美国,也曾加入过这么一家奇葩的公司——Ripple,在北京,也曾读过这么一所奇葩的大学——北大。他们与湖畔大学的共同点是,他们往往喜欢在别人务实的时候,务虚;在别人谈实力的时候,谈梦想;在别人谈吃饱饭的时候,聊聊改变世界。
恬不知耻地说,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在这个人人不敢谈梦想,谈梦想就是炒作的年代,为了梦想顽固地创业,奋斗。
在这个想改变世界会被耻笑的年代,固执地坚持自我,就为了改变那一点点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