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批判性思维可不是让你成为辩论赛冠军
我有个朋友,天天要学批判性思维,买了很多书看,也经常写文章做自我分析。我问他为什么如此努力,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
他抱怨说:很多事情明明是自己占理,但是和别人辩论时总落了下风,就是去菜场买个菜,翻翻菜问个价觉得贵不想买,结果被菜贩子冷嘲热讽一顿,明明是别人不讲道理,难道消费者没有选择的权利吗?怎么到最后好像我自己理亏?我琢磨是不是学了批判性思维,我就可以反败为胜?有理有据反驳到他们哑口无言?
说实话,这还真难说。如果是在辩论场合,大家都讲规则,你运用批判性思维还真可以帮你更好说服对方。但是遇到不讲道理的人,你就是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教授,也一样得败下阵来。
但请切记: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更好接近真相或者追求真理,这才是勿忘初心。
还是说一个真事吧。秋叶大叔在微信公众平台“秋夜青语”里连载“学会独立思考”教程后,在邮箱里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
张老师:
在《学会思考33:理解自己变化》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是女生。我觉得我喜欢女生……
请问她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一个女生吗?也许是她认识的男生没有能给她那种包容感安全感的人存在吧?
这才是她的内心渴望……
不加鉴别的话,就会产生误解。你还真以为你是拉拉?”
看到的时候,第一反应很惊讶,教人学会思考的教程居然如此粗暴地得出未必合理、也未必符合真相的结论。
不过,马上又恢复平静,毕竟大叔和黄老师不是性少数群体,没有体会过那种恐惧、焦灼和不安,对身处不同群体的人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在社会当中,社交过程中,对接触到的每一个陌生人都默认当作异性恋处理,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看到一男一女组成了家庭,一代传一代,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当性少数群体发现自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恐惧的,需要别人的帮助来认清自己,最后搞清楚了,也会遇到各种阻力,所以,很多性少数群体“被迫”走进异性婚姻。
比如说:同性恋喜欢同性别的人,这不是后天的选择(北大毕业生选择去卖猪肉,丁克选择不生孩子),公认的说法是:先天的生理需求,非遗传,基因决定。看到或想到异性没有生理反应,看到或想到同性才有。
“青语后台”关于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相关的话题肯定有不少,我昨天看到小万的截图,就是关于女同的话题,这里给您一个建议: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儿。
如果负责答疑的老师对这方面不了解或不接纳,可以推荐提问者去看专业的网站、专业的书,避免好心办错事儿。
爱白网(专业同志题材门户网站)
。aibai。
爱白问答(从1999年起,答疑同志相关问题15年)
。aibai。advice。php
《认识性学》(Humay第6版译作,英文版已更新至第8版)
book。douban。subject1086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