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下次自我介绍时面试官问你,说说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嗯,我觉得我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因为第一_______,第二_______,第三_______。
简直是一个万能框架呢!
反过来说,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讲话意思很模糊的人,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弄清他人表达的观点呢?
建议以后我们无论是听讲座还是在阅读书籍,都要先自问一下:“他想表达的意思到底是说什么?”、“文章究竟要讲什么?”就是这么简单。
我在微信答疑时,有时候不得不追问别人到底要问什么?
比如这样的提问“大叔,如果一见钟情怎么办,女追男靠谱吗?”
我的回复是:“只能说谁追谁都可以,另请问你说的靠谱是什么意思?是女追男这事靠不靠谱,还是这样的成功性大不大?”
我们要随时随地养成有意识的自我训练,抓住别人观点的能力,在培养抓别人观点的能力时候,也同样在提高我们自己讲话写文章清晰表达出自己看法的能力。
假如做一些更复杂的沟通,大家可以试试这样的结构化思考,能够让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加清晰而且准确的表达。
1。我为何要这样说或这样写?目的是什么?
2。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让他人理解?(用文字、语言还是绘画?当面提问还是私下交流?)
3。我的表达是否清晰、准确,会有歧义么?
4。有哪些概念或知识点别人并不理解,需要我解释?
然后你就可以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用1、2、3、4来提领你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个好办法。另外,除了列提纲以外,画草图(思维导图)、画表格等方式也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最后,记得每次做了发言或者文章后及时总结。
处处留心自己的发言或文字,并及时收集反馈。通过询问交流对象和旁听者的方式,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千万别以为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简单的几次总结,便会让你受益良多。
要不想成为那种说话不过脑子的人,你就得在表达之前多动动脑子。
互动练习
面对日本,中国人表现出了复杂的情绪,一有矛盾就去网上痛骂“打死小日本”,甚至狠砸日本车。与此同时日本无印良品的作品风靡全球,日本动漫是中国孩子童年的大爱。请问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在21世纪和日本这个国家相处?
请试着进行结构化思考,把你的观点写长微博@秋叶和@西安黄鑫,好微博必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