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强调过在沟通时需要给予对方以足够的尊重,但是这并不代表听众们就能够完全地开放和宽容,也不代表他们真的对你要讲的内容完全了解,甚至感兴趣。
如果他们的思维比较狭隘,无法接受你提出的观点,你会怎么办?
如果他们无法理解你所呈现的某些概念和理论,你会有更好的解释方法么?
如果他们对你的观点压根就毫无兴趣,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绕弯子,转移话题,你又该怎么办?
总之,做足功课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尴尬。
3。预估反驳的理由
他人会在哪些方面反驳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当听到我们的论述时,会怎么想?
尽可能多地列出会碰到的反驳意见,并思考如何进行回应。
如果时间允许,模仿彼此的对话将是一个发现自己论证是否充分的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的提问足够深入,这个过程能够大大丰富你的论证。
4。思考不接受的原因
对方为什么不接受我们的观点?是因为不可操作,还是成本太高?是因为违反道德,还是违背常识?是因为毫无价值,还是难以实现?
总之,任何的观点都有不全面的地方,提前发现它,并准备可弥补的措施。
要知道,一个说理者很难摆脱自己在经验、视野、技巧上的局限。因此,每次沟通之后的分析总结,便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想,下面这张表格,会帮助你进行思考:
互动练习
“学生会马主席和宣传部王部长是不是有矛盾啊?我来了这大半年,这俩一开会就相互抬杠啊。”新来的小刘在一次项目沟通会之后偷偷问其他的团队成员。
“你有所不知,咱们主席竞选时王部长是民意最高的,但校团委支持马主席。”社团的老人李同学说道。
“哦,怪不得王部长总是提问题,原来是故意找茬为难马主席。”小刘小声嘀咕道。
“不不不,你不了解王部长,他是个认真的人,马主席来之前他也是这个样子,你没觉得他提问都提到点子上了嘛?其实是马主席敏感了。他以为老王在故意为难他。”隔壁桌的张同学解释道。
“是的,马主席因此也有压力。但越是有压力,就越要证明一下。你们没发现马主席每次开会都跟领导训学生似的,好像他说的什么都对,就得按照他的去办。”
“就是就是……虽然马主席有时候方案也挺好的,但他的样子真是有些讨厌啊。”
大伙议论了起来。
请试试使用文章最后的表格,帮马主席准备一次“说理”表格(可以简化)。记得将你的作业@秋叶和@西安黄鑫,好的作业我们一定会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