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两难:老妈和女友同时掉水里,你会救谁?
让我们先一起阅读几则“秋夜青语”后台的问答:对话一:
学生:“秋叶老师,我是大四学生,面临各种压力,现在正在申请本校的保研,我一直仗着成绩不错没有在意,可现在我知道已经有好多人给辅导员送礼了,瞬间觉得好失望好没底啊,老师快帮帮我!”
大叔:“你不送礼就会落榜?即便落榜你还可以考研,成绩不错的同学还怕考研吗?再说你的发展也未必就是考本校研究生,你还可以考更好的外校,或者直接就业,甚至出国。”
对话二:
问:“老师,是不是没能当上学生会干部,以后职业生涯中就失去了证明领导能力的实例了?(我作为储干没能竞选为正式干部)我都不知道以后简历上除了证书后还能有什么了,这样失败率就会高。”
答:“呵呵,还有证书,勤工俭学,实习经历,成绩能证明你啊。”
问:“可是不是也要足够出彩吗?”
答:“你门门考95你看你出不出彩?你去500强海外实习半年你看你出不出彩?你毕业论文拿了省级优秀论文奖你看你出不出彩?”
对话三:
学生:“我是想考研的,但是又怕研究生没考上,因为不想考本校的,想考名校。但毕竟事业单位工作也不错,是一条好出路,如果研没考上,又错过了事业单位,就什么都没了。您觉得呢?”
大叔:“世界这么大,难道除了这两条出路就没有别的活法啦?另外,谁说准备事业单位考试和考研不能一起进行?你想过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么?”
以上三位同学的提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他们要解决的问题面前,只有两种方案,要么方案A,要么方案B,似乎除了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很多人就像他们一样,明明现实中还有其他的选择,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人为给自己制造了难题。
而且,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从两个方案中做出一个“标准”的决定。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找到了方向。
但是,虚假两难选择谬误中提供的方案往往是比较极端的。真正的回答根本不是如何在“两难”中做出选择,而是告诉他们,除了这两个选择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
“秋夜青语”的QQ交流群曾组织了一次关于如何做好社团工作的分享和讨论,很多大一新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请问加入社团会不会耽误学习?学生工作一定又忙又累,那是不是就没机会拿奖学金了?”
当晚讨论的组织者@小万管家用自己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关于学生工作啊,我想说,这个还是看自己了,学生工作和学习根本不冲突,相反还有促进作用。像我的很多朋友大三还在做学生工作,我们做得很开心,而且每个人成绩都很棒,国奖、校奖一个不差。收获了良师益友,荣誉奖金。学生工作能让你和老师、学院、学校保持信息上的同步,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沟通协调组织的能力。大家都是一步一步做过来的。没有积累不可能一步登天。没有付出不可能坐享其成。”
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是“要么A,要么B”的关系,而恰恰是“既A又B”甚至“既A又B又C又D”的关系。
很多时候,你真正的困境不是生活中没有选择,而是你的思维限制了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