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陈寅恪文集>述东晋王导之功业

述东晋王导之功业(第1页)

述东晋王导之功业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伍拾晋书王导传多溢美条云:

王导传一篇凡六千余字,殊多溢美,要之看似煌煌一代名臣,其实乃并无一事,徒有门阀显荣,子孙官秩而已。所谓翼戴中兴称「江左夷吾」者,吾不知其何在也。以惧妇为蔡谟所嘲,乃斥之云:「吾少游洛中,何知有蔡克儿?」导之所以骄人者,不过以门阀耳。

寅恪案,王氏为清代史学名家,此书复为世所习知,而此条所言乖谬特甚,故本文考辨史实,证明茂弘实为民族之功臣。至若斥蔡谟一节,晋书殆采自世说新语轻诋类王丞相轻蔡公条及刘注所引妒记,源出小说,事涉个人末节,无关本文宏旨,不足深论。又门阀一端乃当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有关之大问题,不在本文范围之内,是以亦不涉及。本文仅据当日情势,阐明王导在东晋初期之功业一点,或可供读史者之参考也。

东汉之末,三国鼎峙,司马氏灭蜀篡魏,然后平吴,中国统一。吴、蜀之人同为被征服者,而其对征服者司马氏之政权态度不同,观下引史料可知也。

晋书伍贰华谭传略云:

华谭,广陵人也。祖融,吴左将军、录尚书事。父谞,吴黄门郎。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谭至洛阳,武帝策曰:吴、蜀恃险,今既**平。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吴人趦睢,屡作妖寇。岂蜀人敦朴,易可化诱,吴人轻锐,难安易动乎?今将欲绥静新附,何以为先?对曰:蜀染化日久,风教遂成;吴始初附,未改其化,非为蜀人敦悫,而吴人易动也。然殊俗远境,风土不同,吴阻长江,旧俗轻悍。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阊阖,进其贤才,待以异礼;明选牧伯,致以威风;轻其赋歛,将顺咸悦,可以永保无穷,长为人臣者也。

同书陆捌贺循传略云:

贺循,会稽山阴人也。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父邵,中书令。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前蒸阳令郭讷,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

寅恪案,吴、蜀之人对洛阳统治政权态度不同,虽与被征服时间之长短有关,然非其主因,其主因在两国统治者之阶级性各殊所致。蜀汉与曹魏固是死敌,但曹操出身寒族,以法术为治。刘备虽自云汉之宗室,然渊源既远,不能纪其世数,与汉之光武迥异,实亦等于寒族。诸葛亮为诸葛丰之后,乃亦家世相传之法家,故两国施政之道正复相同。蜀亡以后,西晋政乱,洛阳政府失去统治权,然终能恢复独立者非蜀汉旧境内之汉人,而是自汉中北徙,乘机南返之巴賨部落,盖蜀汉境内无强宗大族之汉人组织,地方反抗力薄弱,洛阳征服者易于统治,此晋武帝所谓「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者是也。吴之情势则大不然,孙氏之建国乃由江淮地域之强宗大族因汉末之扰乱,拥戴江东地域具有战斗力之豪族,即当时不以文化见称之次等士族孙氏,借其武力,以求保全而组织之政权。故其政治社会之势力全操于地方豪族之手,西晋灭吴以后,此种地方势力并未因之消灭,所以能反抗洛阳之统治,而与蜀亡后之情势不同也。观陆机荐贺循之疏及华谭对晋武帝之策,皆以笼络吴地之统治阶级为绥靖之妙用,此中关键不难窥知矣。后来洛阳政府亦稍采用此种绥靖政策,尚未收大效,而中州已乱,陈敏遂乘此机会据有江东,恢复孙吴故壤,此本极自然之趋势,不足为怪。所可怪者,陈敏何以不能如孙氏之创业垂统,历数十年之久,基业未定,遽尔败亡,为世所笑,斯又吾人所应研究之问题,而当日江东地域即孙吴故壤特殊情势之真相所在也。

晋书壹佰陈敏传略云:

陈敏,庐江人也。少有干能,以郡廉吏补尚书仓部令史。惠帝幸长安,四方交争,敏遂有割据江东之志。会吴王常侍甘卓自洛至,教卓假称皇太弟命,拜敏为扬州刺史,并假江东首望顾荣等四十余人为将军、郡守,荣并伪从之。东海王军咨祭酒华谭闻敏自相署置,而顾荣等并江东首望,悉受敏官爵,乃遗荣等书曰:陈敏仓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欲摄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诸君垂头,不能建翟义之谋,而顾生俛眉,已受羁绊之辱。何颜见中州之士邪?周玘、顾荣之徒常惧祸败,又得谭书,皆有惭色。玘、荣又说甘卓,卓遂背敏。敏单骑东奔,至江乘,为义兵所斩。

同书伍贰华谭传云:

顾荣先受[陈]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寅恪案,陈敏之失败由于江东之豪宗大族不与合作之故,史传所载甚明,不待详论。西晋末年孙吴旧壤内文化世族如吴郡顾氏等,武力豪宗如义兴周氏等,皆当日最强之地方势力,陈敏既不属于文化世家,又非武力豪族。故华谭一檄提醒顾、周诸人之阶级性,对症下药,所以奏效若斯之神速也。东汉末年孙氏一门约相当于义兴周氏之雄武,而政治社会地位则颇不及之,孙坚、策、权父子兄弟声望才智又远过于陈敏,此孙氏为江淮之豪家大族所推戴,得成霸业,而陈敏则为东吴之豪宗大族所离弃,终遭失败也。

世说新语言语类云: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寅恪案,东晋元帝者,南来北人集团之领袖。吴郡顾荣者,江东士族之代表。元帝所谓「国土」者,即孙吴之国土。所谓「人」者,即顾荣代表江东士族之诸人。当日北人南来者之心理及江东士族对此种情势之态度可于两人问答数语中窥知。顾荣之答语乃允许北人寄居江左,与之合作之默契。此两方协定既成,南人与北人戮力同心,共御外侮,而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之世局因是决定矣。

王导之功业即在勘破此重要关键,而执行笼络吴地士族之政策,观下引史料可知也。

晋书陆伍王导传云:

[琅邪王睿]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轝,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寅恪案,资治通鉴捌陆晋纪怀帝永嘉元年九月戊申琅邪王睿至建业条考异于此颇有疑义,然司马君实不过怀疑此传文中数事有小失实处,而于王导执行笼络江东士族之大计,仍信用此传所载也。考司马氏之篡魏,乃东汉儒家大族势力之再起,晋之皇室及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大抵为东汉末年之儒家大族拥戴司马氏集团之子孙,其与顾荣诸人虽属不同邦土,然就社会阶级言之,实为同一气类,此江东士族宁戴仇雠敌国之子孙以为君主,而羞与同属孙吴旧壤寒贱庶族之陈敏合作之故也。兹更引史料以证明王导之政策及其功业所在之关键如下:

世说新语政事类云:

丞相[王导]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刘注引徐广历纪曰:导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也。)

同书同类又云: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刘注引殷羡言行曰:王公薨后,庾冰代相,网密刑峻,羡时行遇收捕者于途,慨然叹曰:丙吉问牛喘,似不尔。尝从容谓冰曰:卿辈自是网目不失,皆是小道小善耳,至如王公,故能行无理事。谢安石每叹咏此唱。庾赤玉曾问羡:王公治何似,讵是所长?羡曰:其余令绩不复称论。然三捉三治,三休三败。)

同书规箴类云:

王丞相为扬州遣八部从事之职,顾和时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奏二千石官长得失,至和独无言。王问顾曰: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丞相咨嗟称佳,诸从事自视缺然也。(参晋书捌叁顾和传)

寅恪案,东汉末年曹操、袁绍两人行政之方法不同,操刑网峻密,绍宽纵大族,观陈琳代绍罪操之檄及操平邺后之令可知也。司马氏本为儒家大族,与袁绍正同,故其夺取曹魏政权以后,其施政之道号称平恕,其实是宽纵大族,一反曹氏之所为,此则与蜀汉之治术有异,而与孙吴之政情相合者也。东晋初年既欲笼络孙吴之士族,故必仍循宽纵大族之旧政策,顾和所谓「网漏吞舟」,即指此而言。王导自言「后人当思此愦愦」,实有深意。江左之所以能立国历五朝之久,内安外攘者,即由于此。故若仅就斯点立论,导自可称为民族之大功臣,其子孙亦得与东晋南朝三百年之世局同其兴废。岂偶然哉!

世说新语方正类云: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培??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之始。

同书排调类云:

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刘注云:吴人以冷为渹。)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刘注引语林曰:真长云丞相何奇?止能作吴语及细唾也。)

同书政事类云: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刘注引语林曰:任名颙,时官在都,豫三公坐。)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懽。

寅恪案,后来北魏孝文帝为诸弟聘汉人士族之女为妃及禁止鲜卑人用鲜卑语施行汉化政策,藉以巩固鲜卑统治地位,正与王导以笼络吴人之故求婚陆氏强作吴语者,正复暗合。所可注意者,东晋初年江左吴人士族在社会婚姻上其对北人态度之骄傲与后来萧齐以降迥不侔矣。吴语者当时统治阶级之北人及江左吴人士族所同羞用之方言(详见拙着从史实论切韵),王导乃不惜屈尊为之,故宜为北人名士所笑,而导之苦心可以推见也。临海任姓自是吴人,故导亦曲意与之周旋。至「弹指」及「兰阇」寅恪别有解释,以其不在本文范围,故不赘及,惟颇疑庾信之小字兰成实与此有关,姑附记此重有趣之公案以待异日之参究耳。

王导笼络吴人之例证既如上述,其他东晋初年施行之大政策可以据此类推,不必列举。其最可注意不得不稍详加论述者,则有元帝王导对待义兴周氏一事,此事属于北人南来之路线及其居住地域问题,实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会经济史之关键所在,职是之故,多录史料并推论之于后:

书友推荐:房客(糙汉H)红颜政道望门娇媳燕尔(古言1v1)穿书后成了狼孩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逍遥小郎君官道之权势滔天女神攻略手册嫁给铁哥们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在北宋当陪房交易沦陷他的暗卫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岁岁平安宦海官途你吃饭没有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官婿美人香
书友收藏: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异世特工爱你老妈女神攻略调教手册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重生少年猎美认知性偏差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蝶变官路浮沉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青花冷(先婚后爱H)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触手怪她只想生存神祇觉醒:谁说东方没有神明?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以你为名的夏天陈放顾静姝官婿美人香全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