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1页)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朱子语类》一三六《历代类》三云: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然即此简略之语句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视者也。兹请先论唐代三百年统治阶级中心皇室之氏族问题,然后再推及其他统治阶级之种族及文化问题。

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胤,世所共知。不待阐述,兹所论者专以男系父统之氏族为范围也。

唐之皇室本有自撰之谱牒,原书今不可见。然如《册府元龟》及《两唐书》等唐皇室先世渊源之记载固出自李唐皇室自撰之谱牒,即唐太宗御撰之《晋书》亦唐皇室自述其氏族渊源之要籍。故兹依据此类唐室自叙其家世之著述,复取其他史料互相参证,以讨论此问题焉。

李唐世系之纪述,其见于《册府元龟》一《帝王部·帝系门》、《旧唐书》一《高祖纪》、《新唐书》一《高祖纪》、《北史》一〇〇《序传》及《晋书》八七《凉武昭王传》等书者,皆不及《新唐书》七〇上《宗室世系表》所载之详备,今即依此表与其他史料讨论之。表云:

〔李〕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之、崇明、崇产、崇庸、崇祐。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讳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旧唐书》一《高祖纪》云:“率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新唐书》一《高祖纪》同)。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次曰太祖(虎),次曰乞豆。

此《表》所载必出唐室自述其宗系之旧文。兹就其所纪李重耳、李熙父子事实,分析其内容,除去其为西凉李暠之正支后裔一事以外,尚有七事,条列于下:

(一)其氏为李。

(二)父为宋汝南太守。

(三)后魏克豫州,父以地归之。

(四)父为后魏恒农太守。

(五)父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即所擒。

(六)父为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七)子为后魏金门镇将。

考《宋书》五《文帝纪》云:

〔元嘉〕二十七年二月辛巳索虏寇汝南诸郡,陈、南顿二郡太守郑琨,汝阳、颍川二郡太守郭道隐委守走。索虏攻悬瓠城,行汝南郡事陈宪拒之。

又同书七二《南平穆王铄传》云:

索虏大帅拓拔焘南侵陈颍,遂围悬瓠城,太守陈宪保城自固。

又同书七七《柳元景传》略云:

又同书九五《索虏传》略云:

〔元嘉〕二十七年,焘自率步骑十万寇汝南。(中略)。宣威将军陈、南顿二郡太守郑绲(《文帝纪》作琨),绥远将军汝南、颍川二郡太守郭道隐并弃城奔走。虏掠抄淮西六郡,杀戮甚多。攻围悬瓠城,城内战士不满千人。先是,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徐遵之去郡,南平王遣左军行参军陈宪行郡事,宪婴城固守。(中略)。焘遣从弟永昌王库仁真步骑万余将所略六郡口北屯汝阳。(中略)。太祖嘉宪固守,诏曰:“右军行参军行汝南、新蔡二郡军事陈宪尽力捍卫,全城摧寇,忠敢之效宜加显擢,可龙骧将军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又《魏书》六一《薛安都传》云:

后,自卢氏入寇弘农,执太守李拔等,遂逼陕城。时秦州刺史杜道生讨安都,仍执拔等南遁。及世祖(拓拔焘)临江,拔乃得还。

据上引史实,则父称李初古拔,子称李买得,名虽类胡名,姓则为汉姓,其氏既为李,是与上列第一条适合。李初古拔为弘农太守,弘农即恒农,后魏以避讳故改称恒农,是与第四条适合。李初古拔为宋将薛安都所擒,是与第五条适合。《宋书·柳元景传》言“生擒李初古拔父子”,《魏书·薛安都传》言“执李拔等,仍执拔等南遁。及世祖临江,拔乃得还”,则李初古拔当不止一子,殆买得死难,以弟或兄代领其职,今不能确知。但《册府元龟》一《帝王部·帝系门》及《两唐书》一《高祖纪》等书李熙率豪杰镇武川因而留居之记载,乃后来宇文泰所改造,并非事实,俟后详论之。总之,李熙为金门镇将,李买得亦为金门坞戍主,地理专名如是巧同,亦可认为与第七条适合,至于北魏诸镇设置之时代及其地望等问题则别为一事,非兹所讨论者也。又第二条李重耳为宋汝南太守一事,征诸上引史实,绝不可能。盖既言:“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其时必在元嘉二十七年。当时前后宋之汝南太守其姓名皆可考知,郭道隐则弃城走,徐遵之则去郡,陈宪则先行郡事,后以守城功擢补实官。故依据时日先后,排比推计,实无李重耳可为宋汝南太守之余地。据《宋书·柳元景传》言:“李买得为永昌王长史,永昌闻其死,若失左右手”,则李氏父子与永昌王关系密切可以推知。《宋书·索虏传》又言:“永昌王北屯汝阳”,考《资治通鉴》系永昌王屯汝阳事于元嘉二十七年三月,系李初古拔被擒事于元嘉二十七年闰十月,而汝阳县本属汝南郡,后别为汝阳郡者,故以时日先后、地理接近及人事关系论,李初古拔殆于未被擒以前曾随永昌王屯兵豫州之境,因有汝南太守之授。然则此唐室谱牒所言之汝南太守实非宋之汝南太守,乃由魏之汝南太守所修改而成者也。第六条之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当即与第二条有关,检《册府元龟》一《帝王部·帝系门》之文,豫州刺史之上有“赠”字,是豫州刺史乃后来追赠之官,故于此不成问题,可不讨论矣。《魏书·薛安都传》言:“〔安都〕仍执〔李〕拔等南遁。及世沮临江,拔乃得还”,是李初古拔原有自北至南复自南还北一段因缘,李唐自述先世故实,竟或因此加以修改,以傅会李重耳之由北奔南,又由南归北耶?幸赖其与他种记载符合及矛盾,留一罅隙,千载而后遂得以发其覆也。

复次,《魏书·薛安都传》之李拔即《宋书·柳元景传》李初古拔之渻称及雅名。《梁书》五六《侯景传》载景之祖名周,而《南史》八〇《侯景传》作羽乙周,正与此同例。盖胡人名字原是对音,故成繁鄙,异于华夏之雅称,后代史官属文,因施删略。夫侯景称帝,七世庙讳父祖之外皆王伟追造(见《梁书》《南史》“侯景传”),天下后世传为笑谈。岂知李唐皇室先世之名字亦有与此略相类似者乎?又据《魏书》四二《薛辩传》附长子初古拔传(《北史》三六《薛辩传》同)云:

长子初古拔,一曰车辂拔(《北史》“辂”作“毂”),本名洪祚,世祖赐名。

同书三二《高湖传》亦附载“高各拔”之名。然则“初古拔”或“车辂拔”乃当日通常胡名,颇疑李初古拔如其同时薛洪祚之例,亦本有汉名,特以胡名著称于史耳。

总而言之,前所列之七条,第一、第四、第五、第七四条之中,李重耳父子事实皆与李初古拔父子事实适合。第六条乃第二条之附属,无独立性质,可不别论。第二条、第三条实互相关连,第五条既言:“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则元嘉二十七年南北交兵之际李氏父子必属于北,而不属于南,否则何得谓为宋将所擒?故今易原文之刘宋为后魏,则第二、第三条之事实不独不与其他诸条相反,而且与之相成。况其他诸条中含有“元嘉二十七年”一定之时间、“李氏”“薛安都”之姓名专名、“弘农”“金门”之地理专名,而竟能两相符应,天地之间似无如此偶然巧值之事。故今假定李唐为李初古拔之后裔,或不至甚穿凿武断也。

抑更有可论者,据《唐会要》一“帝号条上”云:

献祖宣皇帝讳熙(凉武昭王暠曾孙、嗣凉王歆孙、弘农太守重耳之子也。)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宣皇帝,庙号献祖,葬建初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五〔?〕月一日追封为建昌陵,开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建初陵)。

书友推荐:官道之权势滔天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望门娇媳岁岁平安蝶变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鱼目珠子(高干1v1)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袅袅春腰燕尔(古言1v1)垂涎重生少年猎美在北宋当陪房以你为名的夏天陈放顾静姝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人间政道你吃饭没有私吻蝴蝶骨见微知著(弟妹 H)
书友收藏: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继母的闺蜜团(继母的明星闺蜜团)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爱你老妈蝶变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陈放顾静姝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潘多拉的复仇官路浮沉退婚后,我娶了未婚妻的堂妹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异世特工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官途:权力巅峰认知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