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3页)

寅恪案:玄宗既以有大功故得立为皇太子,而其皇位继承权仍不固定,其后虽已监国,并受内禅,即皇帝位矣,而其皇位之不安定也如故,必至诛夷太平公主党徒之后,睿宗迫不得已,放弃全部政权,退居百福殿,于是其皇位始能安定,此诚可注意者也。至太平公主欲以羽林军作乱,幸玄宗早知其谋,先发制人,得斩禁军统将常元楷、李慈等,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系于北门卫兵之手,斯又一例证矣。

《旧唐书》一〇七《废太子瑛传》(《新唐书》八二《太子瑛传》同)略云:

废太子瑛,玄宗第二子也,开元三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及武惠妃宠幸,〔瑛母赵〕丽妃恩乃渐弛,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惠〕妃泣诉于玄宗,以太子结党,将害于妾母子,亦指斥于至尊。玄宗震怒,谋于宰相,意将废黜。中书令张九龄奏曰:“今太子既长,无过。”玄宗默然,事且寝。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希惠妃之旨,托意于中贵人,扬寿王瑁之美。〔开元〕二十五年〔惠妃女咸宜公主夫〕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鄂王瑶、光王琚)三人与太子妃兄薛锈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锈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

寅恪案:瑛乃玄宗初立之太子,其皇位继承既已不能固定矣,至于此后所立之太子即后来继位之肃宗,其皇位继承权亦屡经动摇,若非乘安禄山叛乱之际拥兵自立为帝,则其果能终嗣皇位与否,殊未可知也。

《新唐书》二〇七《宦者传上·高力士传》(参考《通鉴》二一四“开元二十六年”条考异)云:

初,太子瑛废,武惠妃方嬖,李林甫等皆属寿王〔瑁〕,帝(玄宗)以肃宗长,意未决,居忽忽不食。力士曰:“大家不食,亦膳羞不具耶?”帝曰:“尔我家老,揣我何为而然?”力士曰:“嗣君未定耶?推长而立,孰敢争?”帝曰:“尔言是也。”储位遂定。

《旧唐书》一〇《肃宗纪》略云:

同书一八四《宦官传·李辅国传》(《新唐书》二八〇《宦者传下·李辅国传》同)云:

〔安〕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辅国侍太子(肃宗),扈从至马嵬,诛杨国忠,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辅国从至灵武,劝肃宗即帝位,以系人心。

寅恪案: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为皇太子,此为别一问题,非兹篇所能论及也。惟肃宗既立为皇太子之后,其皇位继承权甚不固定,故乘安禄山叛乱玄宗仓卒幸蜀之际,分兵北走,自取帝位,不仅别开唐代内禅之又一新局,而李辅国因是为拥戴之元勋,遂特创后来阉寺拥戴或废黜储君之先例,此甚可注意也。

《旧唐书》一一《代宗纪》略云:

代宗,肃宗长子,〔乾元元年〕四月庚寅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大渐,所幸张皇后无子,后惧上(代宗)功高难制,阴引越王系于宫中,将图废立。乙丑皇后矫诏召太子,中官李辅国、程元振素知之,乃勒兵于凌霄门,俟太子至,即卫太子至飞龙厩。是夕勒兵于三殿,收捕越王系及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禁锢之,幽皇后于别殿。丁卯肃宗崩,元振等始迎上于九仙门,见群臣,行监国之礼,己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同书五二《后妃传下·肃宗张皇后传》(《新唐书》七七《后妃传下·肃宗张皇后传》同)略云:

先在灵武时,太子(代宗)弟建宁王倓为后诬谮而死,自是太子忧惧,常恐后之构祸。后以建宁之隙,常欲危之。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大渐,后与内官朱辉光、马英俊、啖庭瑶、陈仙甫等谋立越王系,矫诏召太子入侍疾。中官程元振、李辅国知其谋,及太子入,二人以难告,请太子在飞龙厩。元振率禁军收越王系、朱辉光等。俄而肃宗崩,太子监国,遂移后于别殿,幽崩,诛马英俊〔等〕。

同书一一六《承天皇帝倓传》(《新唐书》八二《承天皇帝倓传》同)略云:

时广平王(代宗)立大功,亦为张皇后所忌,谮构流言。

同书一八四《宦官传·李辅国传》(《新唐书》二〇八《宦者传下·李辅国传》同)云:

辅国判元帅行军司马,专掌禁军,代宗即位,辅国与程元振有定策功。

同书同卷《宦官传·程元振传》(《新唐书》二〇七《宦者传上·程元振传》同)云:

宝应末肃宗晏驾,张皇后与太子(代宗)有隙,恐不附己,引越王系入宫,欲令监国。元振知其谋,密告李辅国,乃挟太子诛越王并其党与。

寅恪案:代宗虽有收复两京之功,而其皇位继承权不固定如此。最可注意者,则为自宝应元年四月乙丑(十六日)事变张皇后失败后,唐代宫禁中武曌以降女后之政柄,遂告终结。而皇位继承之决定,乃归于阉寺之手矣。但阉寺之中又分党派,互有胜败,如程元振等与朱辉光等之争,即是其例。至于李氏子孙无论其得或不得继承帝位如代宗与越王系之流,则皆阉寺之傀儡工具而已。

《旧唐书》一一八《杨炎传》(《新唐书》一四五《杨炎传》同)略云:

李正己上表请杀〔刘〕晏之罪。炎惧,乃遣腹心分往诸道,言晏之得罪以昔年附会奸邪,谋立独孤妃为皇后,上自恶之,非他过也。

同书同卷《黎干传》(《新唐书》一四五《黎干传》同)云:

大历中德宗居东宫,干及〔宦官刘〕清潭尝有奸谋动摇。

同书一二三《刘晏传》(《新唐书》一四九《刘晏传》同)略云:

时人风言:代宗宠独孤妃,而又爱其子韩王回,晏密启请立独孤为皇后。〔杨〕炎奏言:“赖祖宗福佑,先皇(代宗)与陛下(德宗)不为贼臣所间,不然,刘晏、黎干之辈摇动社稷,凶谋果矣。”

同书一三七《赵涓传》(《新唐书》一六一《赵涓传》同)云:

永泰初,涓为监察御史。时禁中失火烧屋室数十间,火发处与东宫稍近,代宗深疑之。涓为巡使,俾令即讯。涓周历壖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推鞫明审,颇尽事情,既奏,代宗称赏焉。德宗时在东宫,常感涓之究理详细。

寅恪案:此德宗为太子时,其皇位继承权亦不固定之证也。

《新唐书》七《顺宗纪》略云:

大历十四年十二月乙卯立为皇太子,郜国公主以蛊事得罪,太子妃其女也。德宗疑之,几废者屡矣,赖李泌保护,乃免。

《旧唐书》一三〇《李泌传》(《新唐书》一三九《李泌传》同)云:

顺宗在春宫,妃萧氏母郜国公主交通外人,上(德宗)疑其有他,连坐贬黜者数人,皇储亦危,泌百端奏说,上意方解。

寅恪案:《通鉴》二三二“贞元三年六月”条及二三三“贞元三年八月”条载顺宗为皇太子时几被废黜事甚详,盖与《新唐书·李泌传》同采自《邺侯家传》,李繁述其父事虽多溢美,然顺宗当日皇位继承权之动摇则为事实也。

依时代之次序,此下当论述宪宗之事迹。但永贞内禅尤为唐代内廷阉寺党派竞争与外朝士大夫关系之一最著事例,且唐代外廷士大夫之牛李党争即起于宪宗元和之世。兹为叙述便利之故,本篇中专论唐代皇位继承不固定之事实,则至德宗顺宗之交为止。此后以内廷及外朝之党派关系与皇位继承二端合并论证,而在论证此二端之前,先一言唐代士大夫党派分野之界线焉。

唐代统治阶级在武曌未破坏“关中本位政策”以前,除宇文泰所创建之胡汉关陇集团胡汉诸族外,则为北朝传统之山东士族,凡外廷士大夫大抵为此类之人也。所谓士族者,其初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如范阳卢氏者,山东士族中第一等门第也,然魏收著《魏书》,其第四七卷《卢玄传》论(李延寿于《北史》三〇卢玄等传论即承用伯起元文)云:

其实伯起此言不独限于北魏时之范阳卢氏,凡两晋、南北朝之士族盛门,考其原始,几无不如是。魏晋之际虽一般社会有巨族、小族之分,苟小族之男子以才器著闻,得称为“名士”者,则其人之政治及社会地位即与巨族之子弟无所区别,小族之女子苟能以礼法特见尊重,则亦可与高门通婚,非若后来士族之婚宦二事专以祖宗官职高下为惟一之标准者也。此点关系两晋、南北朝士族问题之全部,兹篇殊难详悉考辨。故除上引《魏书·卢玄传》论之关于河北者外,更举关于江左一事,以为例证,其余不能多及,但可以类推也。

书友推荐: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陈放顾静姝宦海官途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不乖(姐夫,出轨)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岁岁平安我的年轻岳母嫁给铁哥们垂涎袅袅春腰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穿书后成了狼孩下乡的姐姐回来了惊悚乐园修订官婿美人香在北宋当陪房
书友收藏:退婚后,我娶了未婚妻的堂妹潘多拉的复仇陈思雅徐铁军青花冷(先婚后爱H)以你为名的夏天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官路扶摇护国利剑异世特工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梨汁软糖【1V1甜H】官路浮沉升迁之路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医道官途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听说你暗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