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他也没这个面子,算咯。
晏惟初留在了侯府中,在这里消磨了半个下午。
傍晚时分,他们在溪水边正钓鱼,来了个管事,急匆匆地到谢逍身侧耳语了几句,谢逍面色微变,与晏惟初说:“你自己玩着,我有点事,去趟前头。”
晏惟初什么都没问:“表哥你去吧,不用管我。”
待到谢逍带人离开,身后锦衣卫也上前来低声与他说了两句话。
晏惟初慢悠悠地晃了晃手中鱼竿,有些无奈:“怎还把朕表哥拉下水了呢,这些人可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可叫朕不好办啊……”
谢逍匆匆回去书房,来的是五军营的人,正在这里等他。
五军营副参谢启隆是谢逍的一个族叔,特地派了手下心腹过来,将太后密信内容告知谢逍,询问他的意见。
谢逍垂下眼,神色有些冷,沉默了良久。
报信之人心中忐忑,所谓清君侧,无非就是又一轮宫变,不成功便成仁。
谢启隆便是拿不定主意,索性派他来问这位定北侯兼镇国公世子的意思。
谢逍终于开口:“你回去和隆叔说,他只是五军营的副参,宁国公张仁才是京营总兵官,太后要调的是京营的兵,隆叔若想保全自身,务必将信交给他上峰营官周坦之,就说他惶恐,不敢私自带兵做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周坦之是宁国公的人,必会将事情告知宁国公,这事便不再是我谢氏的麻烦,而是宁国公和整个京营的麻烦,宁国公若是脑子没昏自然会带隆叔一起去向陛下请罪。”
报信人似乎有些犹豫,谢逍看出来了:“还是你们当真想去‘清君侧’?你觉得有丁点成功的可能吗?”
对方道:“太后如今被软禁,京中高门人人自危,镇国公府更是陛下的头号眼中钉……”
“那又如何?”谢逍打断他,“你们既也知道镇国公府是陛下的眼中钉,怎不想想这信是如何从陛下眼皮子底下递出宫,再到你们手里的?你当真以为陛下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
报信人一愣。
谢逍没有起伏的声音继续说:“施家军八万人日前已抵达京中,就驻扎在京营旁虎视眈眈,陛下现在就差个借口好光明正大地对京营动手,你们一旦生出异动,施家军立刻便能以平叛的名义接管五军营乃至整个京营三大营。至于太后,不过是陛下故意放出来的诱饵罢了。”
这人听得生出了一背的冷汗,这会儿终于想明白了,拱手道:“多谢侯爷提点,卑职这就回去将事情利害与副参禀明。”
“嗯,”谢逍想了想,又交代道,“过两日是陛下的万寿圣节,宁国公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拿这种糟心事去烦陛下,怎么也得等到万寿圣节过了以后,你让隆叔打起精神来,这两日多盯着点下头的人,莫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出事端。”
对方正色道:“卑职明白!”
*
谢逍回来后园时,晏惟初仍在钓鱼。
他手中鱼竿一甩,两指长的鱼儿顺着水波甩出溪面,落到旁边枯草地上,正极力蹦跳挣扎着。
谢逍抱臂走上前:“不错,真钓到了。”
晏惟初得意洋洋地笑了笑,拎起吊线,又将这鱼扔回了溪水里。
谢逍问他:“钓到了为何又不要?”
“我只享受钓鱼的过程,”晏惟初说着转眼看向身边自己的“猎物”,问,“表哥,你刚去哪儿了啊?”
谢逍敷衍说:“来了客人,跟他随便聊了几句,走吧,带你去吃酒。”
那日晏惟初只在这侯府里用了早膳,今日谢逍才真正设宴招待他。
一桌子的好酒好菜,样数不多但胜在精致,晏惟初见状问:“表哥,你这侯府开府之后,这样单独宴请人,我是第一个吗?”
谢逍颔首:“嗯。”
晏惟初微微扬眉:“真的?苏小郎君呢?你没邀请过他?”
“刚开府时摆过宴席,他也来了,单独宴请没有。”
谢逍说着看晏惟初一眼:“你很在意他?为何几次三番在我面前提起他?”
“我只在意表哥。”
晏惟初拎起酒壶,反客为主,给自己和谢逍斟酒。
“不必在意他。”谢逍扔出这句。
晏惟初有些意外,然后笑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