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陶行知中西文化教育观的四个特点,即它的民族性、大众性、爱国性和科学性,反映它的性质与基本内容,阐明它区别于其他中西文化观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新文化”[27]。陶行知的中西文化教育观同毛泽东同志强调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与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的中西文化教育观在方向上、本质上是相同的。可见,陶行知的中西文化教育观在当时是革命的、进步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它新颖独到,颇具创造性,在中西文化教育史上、思想文化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1]原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政策之商榷》,载《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57页。
[3]陶行知:《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载《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37—338页。
[4]陶行知:《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载《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619页。
[5]陶行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概况》,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8页。
[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2—183页。
[7]陶行知:《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载《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191页。
[8]陶行知:《今日之幼稚园》,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页。
[9]陶行知:《关于〈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案〉的修改意见》,载《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65—466页。
[10]陶行知:《文言白话又一战》,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679—680页。
[1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12]陶行知:《贺胡适先生四十岁》,《胡适捉鬼》,载《陶行知全集》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页。
[13]陶行知:《九一八四周年纪念》,载《陶行知全集》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89页。
[14]陶行知:《另一看法》诗注,载《陶行知全集》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310页。
[1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页。
[1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7页。
[18]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页。
[1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83页。
[2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91页。
[2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69页。
[2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73页。
[2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9页。
[2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55页。
[25]陶行知:《秋柳答》,载《陶行知全集》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35—436页。
[26]张君劢:《中西印哲学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版。
[27]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6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