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11期。
[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17页。
[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68页。
[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64页。
[5][美]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0页。
[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08页。
[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965页。
[8]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02页。
[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40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1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1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1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133页。
[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1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1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1—472页。
[1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7页。
[1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67页。
[1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00页。
[2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页。
[2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11页。
[2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44页。
[2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69页。
[2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74页。
[2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67—368页。
[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5页。
[2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133页。
[28]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34页。
[2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00—501页。
[3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3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