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箱庭疗法的心理临床>第二 箱庭疗法的基本要素

第二 箱庭疗法的基本要素(第2页)

前面我们提到了治疗者在营造箱庭治疗(游戏)室心理空间上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治疗者的态度为来访者创造了自由与受保护的心理空间,才使得箱庭疗法具有了促进来访者成长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功效。那么,为了给来访者创造这样的心理空间,就要对箱庭治疗者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条件提出特殊的要求。

(一)治疗者的基本态度

箱庭疗法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也是心理临床、心理咨询的一种方法,但箱庭疗法与单纯的面谈式的心理咨询并不完全一样。在箱庭治疗实施过程中,治疗者是来访者的陪伴者,所持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来访者能否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否在制作箱庭作品的心路历程中畅所欲言,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治疗者通过态度传达给来访者的无言的信息。

1。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静默见证的态度

卡尔夫曾说过,在箱庭治疗过程中“不做任何事比做一些事要难得多”。箱庭治疗实施过程中,当来访者用各种各样的玩具形象在沙箱里摆出一个作品时,治疗者只是陪伴,往往静默地坐在旁边,看上去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关注着来访者的制作,当来访者主动与治疗者说话或提出问题时,治疗者予以简单的应答,应答之后又复归静默。这一过程后期对箱庭作品的交流解释也是尽量少之又少,因为来访者摆放的作品及其心象通常来自于深层的原型水平,而且未经自我的检查,过多的解释可能会阻碍无意识的意识化过程。来访者制作箱庭,治疗者不是去投射有限的概念、理论或者心象的某种模型,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来访者通过在箱庭中构建一幅幅画面而舒展开来的心象风景。

迪安(Dean)形象地将箱庭作品中心象的出现比喻成新生儿,认为箱庭作品中的心象表达是极其珍爱而又脆弱的,是与来访者自己的意愿一样鲜活的生活的具体化。这些心象渴求与他人交往,渴望被他人接受,渴望被他人欣赏。治疗者就像一个助产士一样,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接受这些心象,允许他们在外部世界找一个适合自己出现的地方,静默地见证着这个“新生儿”的诞生。这种对箱庭治疗过程中创造的心象与治疗者静默的、无条件接纳的态度使来访者的安全感和自由感陡增,因为这些心象少量来自于个人的自我和个体无意识,更多来自于人类心灵的深层或集体无意识。正如荣格所认为的,如果人类的心灵具有朝向完整性整合从而调整自己的方式的能力,那么痊愈是源自这种深层次的心灵的力量,而不是源自外在力量。在来访者心灵开始痊愈的一刻起,箱庭治疗者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以便能够静默地陪伴着箱庭治疗实施的每一步。在训练有素的治疗者眼中,来访者心理治愈的全程都有如一幅图画在箱庭作品中展现开来。

静默见证的态度并非要求治疗者坐于一旁一动不动,绝不能认为这一陪伴可有可无。在箱庭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像一位见证者一样,在沙箱一旁默默地见证着来访者无意识世界的流露、表现,在无意识弥漫之中,通过无言的表达,如目光、身体语言以及偶尔的应答,让自己的无意识与来访者的无意识进行交流,帮助来访者的自性显现并逐渐整合自己的心灵。做到静默、“不做任何事”,我们就可以帮助来访者自由、投入地创造并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

2。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水里——共感理解的态度

所谓共感理解,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感受。罗杰斯认为,对来访者共感理解是使心理咨询产生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领域的一致赞同,不仅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心理咨询将它奉为纲纪,其他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技术也非常重视它,箱庭疗法亦不例外。

共感理解是慈悲心,不同于同情、怜悯,而是一种治疗者与来访者始终的平等关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看待来访者,也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来访者。我们强调的是对来访者感同身受的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说来访者有什么样的情绪、为何如此,治疗者就从自己的阅历、内心寻找一种与来访者一样的经历,使自己的情绪趋同于来访者。当来访者因自己的学习成绩而苦恼时,有的治疗者也就容易回忆起自己学业失败的情境或设想着这一情境,因而也表现出苦恼之状并将其传达给来访者,甚至去劝慰来访者并以为这就是共感。其实这不是共感的理解,而是对共感的误解。治疗者的苦恼、悲伤、愉悦是治疗者自己的体验,而不是来访者的体验。

在箱庭治疗中共感理解应是爱着来访者的爱,悲伤着来访者的悲伤,是将自己对来访者的情绪体验的感悟传达给来访者,让他们感受到治疗者对他们的处境、情绪是真正理解的。在箱庭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治疗者较少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共感。共感理解使用的是陪伴时的目光、表情以及与来访者距离远近的控制等非言语形式。当箱庭作品制作完毕,来访者对自己的作品主题、内容进行解说时,治疗者可以通过言语将自己的共感理解充分表述出来。

在箱庭治疗过程中,更高层次的共感理解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一种直感性认识。它不只表现为对来访者言语的理解,也表现为对来访者的箱庭作品以及制作过程有一种“共同的情境”之感。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访者在开始制作箱庭作品时,治疗者对其在沙箱中可能摆出什么样的情境、用什么玩具、先完成哪些等要有一种预知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但通过训练、体验,这种直感力会渐次成熟。

当然,共感理解一定要避免将自己的作品设计强加于来访者。箱庭疗法在制作过程中是不做任何分析的,甚至没有任何言语。正如前面所说的,治疗者持静默见证的态度,因为此时任何的分析、询问都会打断来访者的制作过程。交流过程中,治疗者对作品的理解也要尽可能少分析。米勒和波(Miller&Boe,1990)指出,在理解箱庭作品时,治疗者必须在来访者所提供的隐含意义的范围内做一点解释。例如,一个来访者在沙箱中放了一只大恐龙,恐龙是史前的统治者,强大、有攻击性,但已经消失,箱庭中放一只大恐龙可能使箱庭的气氛陡然间紧张起来。但是,如果该来访者说这是一只母恐龙在保护它的小恐龙婴儿,那么治疗者就应该在这一比喻范围内,与来访者共同理解母恐龙要保护小恐龙不受什么样的伤害之类的问题,而不做过多分析。有时来访者制作的作品可能出现一些不可能或不合理的情境,这是来访者无意识的内容,不符合现实概念的逻辑,但在来访者看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合理的,符合无意识原始思维的逻辑。治疗者如果没有共感理解来访者,对这种场面可能会提出修改意见或做出一些不满意的评判。箱庭的共感理解或高层次的共性认识都不应是治疗者替代来访者来设计、制作箱庭作品。

3。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母亲的态度

荣格认为,每个人的人格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男性和女性。治疗者不论男女,其人格中必须维持一定的母性原理。母性原理意味着真诚无私的爱,不计个人得失恩怨,希望孩子尽快成熟,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是不需要其他先决条件的。

每个人的人格中也还有一定比例的孩子气成分。在遭遇不幸、心有牵挂之时,总想有一个接纳自己,像母亲那样宽容的人倾听自己的倾诉,获得母亲般的呵护、宽容、鼓励。因此,来访者来咨询、治疗时也常带着一种孩子般的期望,往往视治疗者为能满足他一切要求的母亲。对箱庭疗法中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卡尔夫强调应该是母子一体性的关系。双方首先取得基本的信任,来访者在治疗者面前感觉到温暖、关爱、包容、接纳、自由、安全感,就像母亲和孩子一样,这就是母子一体性。卡尔夫认为,当一个孩子被抱在母亲的怀里时,他就在心理上有一种被保护感,这是他最安心的时候。这种感觉如同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母亲的子宫隔绝了外界的刺激和危险,保护着胎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受到外界刺激而心理产生异常时,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援助,可获得母亲般的爱护,情绪得以安定。在箱庭疗法中,心理存在不适应等问题的来访者在治疗者的陪同下,面对沙箱,双手触及洁净、柔和的细沙时,会产生一种回归母体的愿望,渴望得到母亲般的温暖,这种感觉会令来访者原本不安、躁动、烦乱的心稍稍得以平静。

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总是以慈爱、包容为主的。孩子不论做错什么事,有什么缺点,即使是问题严重的孩子,在母亲的眼里,那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可以接纳、包容的,眼里投射出的永远都是充满慈爱的温和目光。而孩子不论自己有什么苦恼,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总会想到母亲的庇护,即便是两鬓苍白的老者,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也总会有一种“撒娇的”孩子气,甚至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刹那间仍以微弱的声音颤然地叫一声“妈啊……”可见母子之间情感的维系是多么绵长、牢固。

箱庭疗法要求治疗者以母亲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强调母子一体感。这个“母亲”不论男女,都是一个充满慈爱又具有高度理智的“母亲”。在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箱庭制作过程、作品场面构成及其解释,总是像母亲一样慈祥地关注着,以欣赏、鼓励的眼神对待来访者心灵深处那孜孜不倦追求自我整合“自性”力量的发挥,在需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但又不包办。母亲总是相信自己的孩子终究会长大成熟,治疗者也应如母亲一样,相信来访者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无限潜能,相信来访者经过内心努力,人格终会朝向整合的方向发展,终究会适应生活。

母性原理的感觉可能会使来访者对治疗者产生一种依赖感,认为治疗者是全能全智的,是一切善和爱的化身,治疗者对此不必恐慌。我们的母亲是如何消除我们对其全能全智的想象的?不是呵斥,也不是絮絮叨叨地说理,而是等待,等待孩子自己成熟了,自然会找到答案。在箱庭疗法过程中,治疗者以母亲的态度对待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受到治疗者像母亲一样,站在自己的角度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审判官,因而也就能没有阻抗地让自己的无意识内容在这个温和、自由、包容、安全的空间舒展开来,再逐渐地走向整合。当来访者再不需要视治疗者为万能的母亲时,或者可以独立地适应生活时,治疗者这一母性原理自然就逐渐淡出他们的生活了。

(二)治疗者的基本条件

箱庭疗法因其应用目的的不同而会在治疗过程中有所侧重,但具有较强的感受性、健全的人格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是从事箱庭治疗的人员必备的条件。

1。感受性强

正如罗杰斯认为的那样,治疗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感受性。箱庭疗法的治疗者也需要有较强的感受性。箱庭疗法通过有形的沙箱和玩具反映无形的心理,但是起作用的并非来访者最后完成的作品本身,而是整个制作过程。因此,从来访者一进入箱庭室,他的一言一行甚至神情、目光、与治疗者说话时的语气等,都要在治疗者关注的范围之内。制作箱庭作品的过程中,来访者选择玩具时的神情是惊喜的还是漠然的,是犹豫的还是果断的,是慎重的还是随意的,偏好何种玩具,摆放时的速度、移动频率、幅度以及在此过程中与陪伴者的互动等,都是箱庭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细节。这些治疗过程中的细节都要求治疗者能够迅速捕捉并共感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来访者内心的想法,做出敏感的反应。

感受性强并不仅仅是指箱庭治疗者在箱庭过程中对来访者的言行、作品内容的感受,也包含了对自身心理变化、言行举止以及由此而带给来访者的影响的感受。例如,在游戏快结束的时候,游戏陪伴者不住地看表,会让来访者感到陪伴者不耐烦的情绪,会影响到与来访者之间信赖关系的建立。因此,治疗者敏感地把握自己的言行、动作、情绪的变化过程,采取合适的行为和言语,能够更好地促进良好关系的发展。

2。人格健全

人格健全首先表现在治疗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中。陪伴来访者进行箱庭治疗或者游戏的成人,在生活中应该是一个乐观、积极、豁达的人,至少应该是一个能够将生活中的烦恼关在箱庭室门外的人,或是一个能够敏感地感知来访者游戏的快乐以涤**自己心头阴霾的人。只有积极、乐观、豁达的治疗者才能相信人人都具有无限成长的可能性,并帮助来访者充分发挥其自我治愈力的潜在能量,实现自我完善。治疗者乐观地面对困难,接纳自我并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不因自己的困难、挫折而影响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也才能做到不因游戏中的问题而使自己的心理受到影响。

人格健全也表现在人际关系中。事实上,治疗者要带给来访者的全部的心理感受都依靠其与来访者之间良好关系的确立,而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箱庭治疗者应该对人际关系有深刻理解。许多情况下治疗者面对的会是被看作不成熟、未长大的孩子,但也要做到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风俗信仰,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信任他人。另外,要在游戏陪伴的过程中显露出自己的热情和关心,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让来访者深切感受到爱心、关切和尊重。来访者感受到治疗者的接纳、包容,觉得可亲可近,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从而感到安全、舒适、放松,这就是箱庭疗法临床中母子一体性的表现。

人格健全还表现在自我整合的过程中。在陪伴箱庭时,治疗者也有身心疲惫、不适的时候,也有工作、学习、生活的烦恼,心情也会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人格健全并非就是指像圣人一样,而是指在面对自己的生活事件时,能以恰当的态度和理念应对,有自知之明,有所为有所不为。治疗者应该在辩证分析自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并改善自我,谦虚、坦诚、正直并不断进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学习、欣赏,不断探索人的本质,体验人类复杂的情感历程,感受人生真谛,逐渐实现自我的整合。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的内心本身就是一间屋子,正如我们居住的房屋需要定时清扫一样,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大扫除。如果箱庭治疗者不能快速打扫自己的心房,让它恢复干净和整洁,又如何去打扫别人的心房呢?如果自身人格不健全,那么就可能会对来访者的一些言语、行为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就有可能无法创造自由、安全的空间。因此,对箱庭治疗者来说,人格健全不仅仅是从有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角度提出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观照。

3。专业技能娴熟

箱庭疗法的治疗者仅仅感受性强、人格健全还不够,还应尽可能地多学习和掌握一些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如心理投射理论、心理分析等。尤其是将箱庭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时,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更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掌握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知识。由于箱庭疗法作为游戏主要面向儿童、青少年,因此治疗者有必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过程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有助于在治疗中更好地理解处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的人生课题与危机,如青春期的心理危机等。治疗者只有深刻理解这一时期普遍的心理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箱庭作品表现出来的心象,也才能有的放矢地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掌握发展心理学知识,牢固树立心理发展观,才能相信人具有无限成长的可能性,并帮助来访者将他们的追求自我整合、自性实现的潜在心理能量发挥出来。

第二,熟悉社会心理学和人格理论知识。人从精卵结合到化作一缕轻烟从世界上消逝,都存在于一个社会之中,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来访者的种种心理问题追根溯源都能从社会、家庭、人际关系、人格结构中找到发端。因此,箱庭治疗者必须熟悉社会心理学,理解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理解个体、群体、家庭之间的心理动力作用;运用人格理论,深刻分析儿童的人格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从而运用箱庭疗法以及其他心理临床技术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在箱庭治疗中,尤其是面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来访者(聋儿、多动症患儿、自闭症患儿等)的时候,治疗者不仅要陪伴来访者完成箱庭作品,更要有精神科医生的心理诊断能力。治疗者需要学习临床心理学特别是病理心理学以及咨询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熟悉心理、精神问题的症状表现和咨询原理。

虽然心理诊断不是箱庭治疗的根本,但箱庭作品中投射着来访者的心理,箱庭治疗者只有深刻理解箱庭作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才能将自己的理解准确、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因此,箱庭治疗者需要学习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心理学理论和投射象征理论的知识,理解人类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中的多种原型、象征、情结、心象,并且灵活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对箱庭作品的理解中。

书友推荐:龙凤猪旅行团人间政道嫁给铁哥们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认知性偏差见微知著(弟妹 H)交易沦陷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天仙师娘官道之权势滔天经年(高干 1v1)以你为名的夏天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他的暗卫糙猎户与娇贵少女蝶变我偷奸了同学的妈妈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翡翠衾(nph)
书友收藏: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异世特工升迁之路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潘多拉的复仇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全职法师重生少年猎美官道之权势滔天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绝品宏图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以你为名的夏天陈思雅徐铁军梨汁软糖【1V1甜H】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陈放顾静姝官路扶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