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双流中学张炜
摘要: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我校作为成都市课程改革样本校,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由此,学校于2012年开始了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的“二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关键词:二元导学;合作学习
“二元导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导”与“学”的辩证关系,主张通过目标、活动、评价,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通过预习、互动、训练,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一)“二元导学”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设计
历史导学案以简明、实用,突出导学案特点和学科特点,服务课堂教学为原则,总共分为三个板块。
1。板块一是“我的计划”
本版块以专题为单位,放在一个专题导学案的开始,囊括以下两个部分的内容。
(1)自我分析
包括学生学习本专题知识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基础知识欠缺之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磨合等。准确估计学习任务的难度。
(2)我的计划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对如何完成学习目标在时间、环境上的具体安排;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
2。板块二是“学习内容”
本版块以课为单位、参照课标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编写,由三个部分组成。
(1)预习篇——自学导航
引导学生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自主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掌握学习主动权。
①明确学习目标。参照课标和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知道知识层次与考纲要求,为学习提供导向。
②宏观感知教材。让学生通过初读教材,搞清楚本课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教材讲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各子目内容,把层次要点、要素标注勾画在教材上。
③问题思考。根据教材设计2~4道思考题,题目要基于教材(需要仔细看书)、又高于教材(有一定的思维要求),具有小、巧、活的特点。
(2)课堂篇——互动探究
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教材,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专研教材,以史料为载体,力图将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史料教学当中。尽可能地设计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的2~3个探究问题,先让学生分析、解答,每个题后都要有“归纳点评”,重在答题思路和角度的指导。
探究题可分为以下类型:激趣类(精选材料、巧妙设问、激趣引思);流变类(探寻变化轨迹、阐明变化原因、获得有益启示);比较类(比较异同、探寻历史事物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方法类(授之以渔、渗透史学方法和史观);质疑类(怀疑定论、提出己见、用证据说话)。每课采用什么类型,应依据该课内容和学生状况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