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四位思想家的事迹。老子、庄子属道家,申不害、韩非属法家。司马迁认为法家思想脱胎于道家,因此把四个人合为一传。本书只选取老子、庄子、韩非三个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dān),史称老子。春秋晚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道教尊为始祖,称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自幼聪明伶俐,热爱学习,拜有名的学者常枞(zōng)为师,学习文化知识。由于老子勤于钻研,进步很快,常枞便推荐他到当时中原文化中心——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太学继续深造。
后来,老子进入周王朝的守藏室管理图书。守藏室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收藏天下书籍和档案,保存的文牍竹简浩如烟海。老子埋首其中,如饥似渴地吸收前人的知识和思想成果,加以融会贯通。
老子生活的时代,已经是春秋晚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互争霸,礼乐崩坏,战乱不断,广大百姓更是苦难深重。老子目睹这一切后,结合自己所学,开始思考现实,想找到一条救世的道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享有盛名。
当时,鲁国的年轻学者孔子,面对如此乱局,也正在四处求学,积极探讨,寻求救世之道。他听闻老子博学的名声,专门来到洛邑请教周礼。老子也早就听说过孔子,对他说:“你口中的圣人,死了几百年了,尸骨早已腐朽,唯有他们的思想还在流传。我听说成功的商人,从不轻易显现自己的财富;有修养的君子,外表木讷却内心道德深厚。去掉你的骄奢之心吧,这对于你没有好处。”
孔子回到家乡,对弟子感叹说,我自以为世间万物都有迹可循,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它们;但是老子的思想却无迹可寻,就像传说中的龙一样,飞翔在九天之上!
后来,老子看到周王室日益没落,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准备辞官归隐。这一天,老子骑着青牛,一路向西,往函谷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而来。函谷关守将尹喜对老子敬仰已久,听说他来了,大喜过望。
尹喜得知老子此次出关是准备隐居,便请求他写一部著作留给后世,老子盛情难却,挥笔写了五千多字,分为上、下两篇。因为这两篇内容分别谈论“道”和“德”,后人便称之为《道德经》。写完《道德经》后,老子骑牛西去,从此不知所踪。
《道德经》全文分八十一章,集中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内容涵盖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众多学科,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灌注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巨著之一。不仅如此,《道德经》还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赢得了中西思想家的一致青睐和盛赞,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思想宝藏。
老子虽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历久弥新,信徒越来越多,他的事迹也越传越神,以至于神话和史料已经混为一体,等到司马迁写作《史记》为他作传时,可供采信的史料已经很少了,这更加增添了老子的神秘色彩。到了当代,《道德经》被翻译为多国文字畅销海内外。
崇尚逍遥的道家之祖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史称庄子。战国中期宋国蒙邑(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宋国王室后裔,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他为了谋生,便在蒙邑担任漆园吏,管理漆园。庄子博览群书,尤其推崇和精通老子的学说,通过撰写寓言的方式,继承和宣扬老子的思想。
庄子担任漆园吏不久,便结识了惠施。惠施是当时名家的代表人物,两人见面后,就诸多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庄子不同,惠施热心政治,后来成为魏惠王的国相。庄子听说惠施在魏国,便去看望他。惠施认为庄子很有才能,他来魏国,说不定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便在魏国境内大肆搜捕庄子。
庄子见到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便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便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便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捡到一只死老鼠,恰巧这种鸟从猫头鹰面前飞过,猫头鹰以为它来抢老鼠,便发出尖叫声警告。你现在也想拿魏国对着我尖叫吗?”
楚威王听闻庄子的贤名,派使者携带重礼,请他到楚国当国相。庄子笑着对使者说:“千金对普通人是重利,国相地位也很尊贵。你难道没见过用来祭祀的耕牛吗,好吃好喝喂养几年,就会被杀掉用来祭祀,到时候它想像小猪一样活着,也已经晚了!我宁可游戏人间、自由自在,也不愿被名利权势牵绊,这才是我的志向啊!”
后来,庄子的妻子去世,惠施前去吊唁,发现庄子敲着瓦盆唱歌,脸上毫无悲伤的神色,不禁大惑不解。庄子说:“我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伤呢?只是想到人的生命,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跟四季的交替何其相似。现在,她终于安息在天地之间,我却号啕大哭,这是不懂得生死有道的法则啊。我这么一想,便停止悲伤,唱歌来欢送她。”
庄子临死前,弟子们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guǒ),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珍珠,万物都是陪葬品,难道还不够吗?”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吃他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被乌鸦、老鹰吃,在地下被蚂蚁吃,夺走乌鸦、老鹰的食物给蚂蚁,这也太偏心了吧。”
庄子去世后,弟子们整理他的遗作,编成《庄子》一书。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多万字,但现存《庄子》仅六万多字,可见今本内容已有缺失。今天通行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根据后世学者不断考证,普遍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亲著,外篇、杂篇由庄子的弟子或老庄学派的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