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2页注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8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16—217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恩格斯在《出路》中写道:“归根到底,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列宁接受了恩格斯的这一见解,并发挥道:“我总是竭力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读黑格尔的著作。”参见列宁:《哲学笔记》,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7页。列宁甚至认为,“费尔巴哈的观点是彻底唯物主义的观点。”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1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列宁选集》第2卷,2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列宁:《哲学笔记》,4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4]《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5]恩格斯甚至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3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410页注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