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0][德]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4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1][德]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3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2][德]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33—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3][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51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4]《胡塞尔选集》下,983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5]《胡塞尔选集》下,985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6][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386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37][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1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8]比如,他的《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初版时就写着:“科学的体系,第一部分,精神现象学”等字样。事实上,黑格尔经常把哲学称为“科学”。
[39][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3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0][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40页。
[41][英]梯利:《西方哲学史》上册,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42][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4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3]我们知道,当代法国哲学家加缪的《西绪福斯的神话》一书对这个神话故事做了存在主义式的诠释,而这一诠释在当代哲学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44][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5][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6][德]黑格尔:《小逻辑》,5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7][德]黑格尔:《小逻辑》,19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8][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2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9][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0]张世英主编:《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卷,54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6页注1,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4][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另参见拙文《作为哲学史纲要和最终归宿的〈小逻辑〉》,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11期。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6][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2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9][德]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5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0][美]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1][德]黑格尔:《小逻辑》,54—5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