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第一 问题与文献(第1页)

第一节问题与文献

众所周知,逻辑经验主义坚持科学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与社会的划界,这也是逻辑经验主义声称“拒斥形而上学”的重要理由之一,我们的问题是,逻辑经验主义的这种划界有无思想史上的理头?它是不是真的远离社会事务?

从文献看,知识与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被思想家所关注,经典大作不乏于世,对这些经典大作的评论亦宏论辈出,堪称经典的延续,其实已经成为经典的一部分。

有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重要著述:除了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经典著述外,R。les的《古典时期的哲学与科学》(PhilosophyandtheSAntiquity,Burlington:Ashgate,2005)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哲学史研究文献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书包括R。les撰写的导言《古典时期的哲学与科学》(philosophyandthesAntiquity),AndreLaks撰写的对古希腊早期哲学不同特定的评论(Remarksonthedifferentiatireekphilosophy),R。J。Hankinson对亚里斯多德有关交叉类别的考察(Aristotle)等思考。此外,M。R。科恩(MorrisR。)等人编撰的《希腊科学文献总汇》(ASourGreekSce,Massachusetts:HarvardUyPress,1958,c1948);G。罗伊奥德(G。E。R。Lloyd)编撰的《对手与权威:对希腊和中国科学的考察》(AdversariesandAuthorities:IionsiGreekandeseSce,Cambridge;NewYeUyPress,1996)以及《理性与经验》(ReasoudiesintheiofGreekSY:CambridgeUyPress,1979);J。安东(JohnP。Anton)撰写的《柏拉图的科学观及具体科学》(SdtheSPlato,NewYork:EIDOS,1980)等都值得关注。

中世纪的科技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著述:除了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有关章节)、罗吉尔·培根的《大著作》等经典著述外,著名科学家P。迪昂(Duhem,Pierre)曾花十数年整理中世纪科学思想及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直至晚年。其代表性如《中世纪的宇宙论:有关有限性、时空观、虚空以及世界的多重性的讨论》(Medievalology:TheoriesofInfiime,Void,ayofWorlds,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这些著述对于理解中世纪科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种种误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有力地支撑了迪昂本人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思想的整体论。除此而外,E。格兰特(EdwardGrant)撰写的《中世纪的上帝与理性》(GodaheMiddleAges,Cambridge,NY:CambridgeUyPress,2001)以及《从亚里斯多德到哥白尼之间的科学与宗教》(SdReligionfromAristotletoitaBarbara,Calif。:Greenwoodpress2004);E。魏特妮撰写的《中世纪科学与技术》(MedievalSdTeology,SantaBarbara,Calif。:GreenwoodPress,2004);D。林德伯格(Daviddberg)撰写的《西方科学的开端:欧洲哲学、宗教和制度环境中的科学传统》(TheBeginnierheEuropearaditioninPhilosious,andInstitutio,PrehistorytoA。D。1450,Chi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7)等,都各有所论。近代科技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著述主要有:A。拉兹(AhmadRaza)编著的《自从弗兰西斯·培根以来的科学哲学——有关理念与阐述的解读》(PhilosophyofS:ReadingsinIdeasaions,NY:NovaScePublishers,2011)极具代表性,其中包括如下章节:AhmadRaza的“科学知识的结构”(TheStructureofStifiowledge),Fran本人的“宇宙现象与自然史对推进哲学的意义(PheheUheNaturalHistoryfortheBuildingupofthePhilosophy),Rees“关于正确运用理性以及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的对话”(DisethhtlygtheReasonandSeekihinSces),GalileoGaleli对哥白尼观点的辩护(siderationsontheOpirandRussell关于“数理逻辑的哲学意义”(ThePhilosophicalImportahematicalLogic),KarlPopper的“客观知识:一种逻辑、物理学和历史的实在论视野”(Objeowledge;ARealistViewofLogic,PhysidHistory),ErnstMach的“感觉的分析以及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关系”(TheAnalysisofSensatioionofthePhysicaltothePsychical),PaulFeyerabend的“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的纲要”(OutlineofanAnarchisticTheoryofKnowledge),KonradLorenz的“对科学性的攻击以及科学人文品格”(OnAggressioueofStificHumility),ThomasKuhn的“科学革命的本质和必要性”(TheNatureayofStificRevolution)等。此外,还有一些著述值得关注,如J。菲尔德(J。V。Field)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Renaissance&Revolutie,CambridgeUyPress,1993);T。霍夫(TobyE。Huff)编撰的《现代科学的诞生》(TheRiseofEarlyModernSce:Islam,dtheWest,Cambridge:CambridgeUyPress,1993);W。克里斯特都(Wayaudo)编撰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和自由:从笛卡尔到康德和黑格尔》(TheMetaphysicsofSdFreedom:FromDescartestoKanttoHegel,Aldershot,Hants:Gower,c1991)。

分析时代科技与社会的研究著述:除了怀德海和罗素有关“科学与宗教”等的著述外,SahotraSarkar在1996年出版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具体科学:莱辛巴哈、菲格尔和纳格尔》(LogicalEmpiridtheSpeces:Reibach,Feigl,andNagel,Neubl。,1996)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它探讨了逻辑经验主义与当时各种具体科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例如HerbertFeigl的《基础主义、心理学理论和统一科学》(Fun,PsychologicalTheory,aingSeDisarks);Ottoh的《社会学和物理主义》(SodPhysicalism);CarlG。Hempel的《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功能》(TheFunofGeneralLawsinHistory);AdolfGrunbaum的《历史决定论、社会活动论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预见》(HistoricalDeterminism,SocialAdPreditheSo。Watkins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解释》(HistoriationintheSoces)等。SahotraSarkar在同年出版的《对维也纳学派遗产的当代再评价》(TheLegacyoftheViennaCirReappraisals)是一部由出自多位名家之手的论文集,如FriedrichStadler的《纽拉特与石里克:维也纳学派在哲学和政治上的敌对》(Ottoh-MoritzSthePhilosophidPolitisintheViennaCircle);GeeA。Reisch的《计划的科学:纽拉特和国际统一科学百科全书》(PlaohaionalEncyclopediaofUnifiedSce)等。此外,还有一些著述值得关注,如霍尔默斯(DeborahHolmes)和西佛尔曼(LisaSilverman)撰写的《维也纳学派内部的传统与现代观念之争》(InterwarVienweenTraditioy,Ro。Y。:HouseInc。,2009)等。

后现代科技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著述:除了解构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和SSK的倡导者有关著述外,一些以STS为名的综合性的著述大量涌现:“比较而言,科学研究是异化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一种‘技术科学’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科学和技术是统一的,但在传统的学科中是分开来的。就像工程师一样,科学家建构网络,这个网络越大,这个网络中的科学理论就越稳固,也就越好,稳定的网络创造一个有序的世界。科学的网络是异质的,这意味着科学家的网络将物质世界中分离的要素,如实验设备、成熟的理论、中子、资金和制度等结合起来。这些行动者共同创造了技术科学的成功,这些行动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决定世界的形成。”(SergioSismondo,2004:59)类似的作品还有:A。霍尔(A。RupertHall)的《科学与社会:关于科学技术与医药的历史评论》(SdSociety:HistoricalEssaysoioeedie,USA:Variorum,1994);B。拉图尔(BrunoLatour)的《重组社会:角色网络理论导论》(ReassemblingtheSotrodutoAetworkTheory,Oxford;NewYork:OxfordUyPress,2005);S。西斯蒙多(SergioSismondo)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综合研究导论》(AnIntrodutoSdTeologyStudies,Malden,MA:BlackwellPublishing,2004);M。拜吉奥里(MarioBiagiolli)编辑的《科学综合研究导读》(TheSceStudiesReaders,Le,1999)以及S。卡特克里夫(StephenH。Cutcliffe)编辑的《观念、器物和价值:科学综合研究导论》(Ideas,MadValues,AnIntrodutoSology,audies,London:Ro;LittlefieldPublishers,Inc。,2000)。

我国学界对STS[1]的存在合法性已经形成共识,但对于STS的学科定位却存在相当的差异。

第一种观点,把STS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学界有关STS的译名的争论,不论是“科技元勘”,还是“科学技术论”,或者是“科学技术学”,都把STS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一个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列的学科。我们以为,这种观点自然有它的合理之处,但我们想特别指出的是,问题不在于STS是否独立,而在于我们何以立,如何立等深层问题。

第二种观点,把STS当成一种元研究,这种元研究有两种含义:其一,在对象上超越于具体学科(特指具体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之上或者以具体学科(特指具体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为研究对象;其二,在方法论上超越具体学科(特指人文社会科学如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对于具体科学的研究而论,元研究是绝对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研究之“元”。

第三种观点,把STS当成一种包容诸多相关学科的总称,或可以称之为相关学科之集合的“独联体”。这种理解的STS实质上就是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技历史学和科技政策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科群”。这种观点有助于STS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兼容,但我们很难识别这种“学科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共同体”或“研究传统”。或者说,如果我们不给STS开发出具有最高原则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或“研究传统”,我们就很难保障作为“学科群”的STS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思想规范。

第四种观点,用是“Sologyay”(科学、技术与社会)包容“SdTeologyStudies”。有的学者曾经提到,前美国STS协会主席S.卡特克利夫和著名STS学者C.米切姆两位教授1992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科学、技术与社会讲习会”上明确指出: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STS包括三个方面:①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一般教育与技术素养,解释性分析);②科学技术研究(科学与技术的文化条件,作为社会过程的科学与技术);③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技术的管理、政策分析)。

我们以为,STS来说,不论是独立学科,还是学科的“元研究”,或者是“学科群”甚至也不论是“SdTeologyStudies”还是“Sologyaudies”,问题的关键还是“Studies”,还是我们进行“Studies”时所依仗的“研究纲领”。我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研究纲领”,我们就可以把STS建设成独立学科,就可以用STS进行“元研究”,就可以把相关学科整合起来。

[1]在我国学界,STS这个缩略语有两个英文名称:一个是Sologyay;另一个是SdTeologyStudies。就一般的观点而论,我国学界都认可这个术语的存在,但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却存在歧义。有人认为,Sologyay是主导性的,因此有人主张Sologyay包容了SdTeologyStudies或者说SdTeologyStudies只是Sologyay的一部分。但更多的人认为STS的主流是SdTeologyStudies,因而有人认为,SdTeologyStudies包容了Sologyay,或者说Sologyay只是SdTeologyStudies中的一个亚问题。对于SdTeologyStudies意义上的STS,我国学界特别是自然辩证法理论界在如何翻译上也存在分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山西大学等重要学术机构及其知名学者都有所言说。有人主张将SdTeologyStudies翻译为“科学技术元勘”,有人主张把SdTeologyStudies翻译为“科学技术论”,有人主张把SdTeologyStudies翻译为“科学技术学”。关于SdTeologyStudies译名的争论是有意义的,不同的翻译方式也都各有合理性。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元勘”强调了STS是对科学技术的再认识,是一种元研究,但“元勘”作为学科名称过于生僻,不合我国学科目录上关于学科的称谓习惯。把SdTeologyStudies翻译为“科学技术论”在意义上比较平易,但难以与TheoriesofSdTeology划分界限,而且“论”字的涵义实在太宽泛,容易混淆具体认识与再认识之间的界限。从学科归属的角度看,将SdTeologyStudies译作“科学技术学”比较好一些,能够避免一些误解,但在逻辑上难以处理本学科与所包容的学科群之间的语义悖论,其中关系到SdTeologyStudies与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科技历史、科技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之间的归属问题。我们以为,SdTeologyStudies的关键是Studies,而Studies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研究纲领”来审视科学技术。国外同行有的用建构主义的一元论来研究科学技术,有的用理论与应用的二元论来研究科学技术,有的用观念、器物和价值的三元论来研究科学技术,有的用建构、语境、问题、民主的四元论来研究科学技术。这就是国外学界的Studies更富有思想的创造性。相比之下,关于STS的“元勘”与“学”和“论”之争,不在于如何翻译SdTeologyStudies,而在于如何进行SdTeologyStudies,在于如何创造自己的SdTeologyStudies。

书友推荐: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无敌从觉醒武器大师开始穿书后成了狼孩他的暗卫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天仙师娘重生少年猎美逍遥小郎君私吻蝴蝶骨下乡的姐姐回来了袅袅春腰嫁给铁哥们陈放顾静姝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红颜政道人间政道官婿美人香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燕尔(古言1v1)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书友收藏: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认知性偏差梨汁软糖【1V1甜H】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见微知著(弟妹 H)官路扶摇陈放顾静姝全职法师绝品宏图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娱乐春秋(加料福利版)重生少年猎美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潘多拉的复仇青花冷(先婚后爱H)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听说你暗恋我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以你为名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