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
〔32〕[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3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4〕[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35〕[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36〕[意]葛兰西:《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8〕[德]阿尔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39〕[德]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40〕[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1〕[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2〕[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43〕[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4〕[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5〕[法]阿尔都塞:《黑格尔的幽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7〕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8〕吴晓明、王德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存在论新境域的开启》,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9〕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外文参考文献:
〔1〕DaleJacGill-Queen'sUyPress,2002。
〔2〕Bergmann,Gustav&Heald,WilliamSmithed。,ionsofontology,UyofWisPress,1992。
〔3〕DavidChalmers&DavidMaametaphysiewEssaysoionsofOntology,OxfordUyPress,2009。
〔4〕Martiology:thehermeicsoffacticity,tr。byJohnvanBuren,IndiayPress,1999。
&Marcuse,Hegel'sOntologyaheoryofHistoricity,tr。bySeylaBenhabib,TheMassachusettsIeologyPress,1987。
〔6〕JeanHyppolite,Studiesel,tr。byJohnO'Neill,Basic。,1969。
〔7〕Hans-Geadamer。Hegel’sDialectic:FiveHermeudies。YaleUyPress,1974。
〔8〕MauriceMerleau-PouresoftheDialectic。tr。byJosephBieeryPress,1973。
〔9〕TedSadler,HeideggerandAristotle:thequestioheAthlonePress,1996。
〔10〕Gould,arx'ssotology:individualityandunityinMarx'stheoryofsocialreality,MITPress,1978。
〔11〕JonathanE。Pike,FromAristotletoMarx:AristotelianisminMarxistsotology,Ashgate,1999。
〔12〕DarylGlaser&DavidM。Walkered。,TweuryMarxism:AGlobalIntre,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