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384页注150,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9]同上书,41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3][德]梅林:《马克思传》上卷,5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版;[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39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14]当马克思后来进入政治经济学领域之中,他便立即再一次提到并且以经济学批判的方式分析了这个问题。(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6—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8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7]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11—11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8]参见[德]梅林:《马克思传》上卷,77—7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1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07—4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0]同上书,427、430—433、442—443、451页。
[2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04—10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3]同上书,11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50—2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关于这一点,还可参见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说法:“当黑格尔把国家观念的因素变成主语,而把国家存在的旧形式变成谓语时——可是,在历史真实中,情况恰恰相反:国家观念总是国家存在的〔旧〕形式的谓语——他实际上只是道出了时代的共同精神,道出了时代的政治神学。这里,情况也同他的哲学宗教泛神论完全一样。……原则上这里被当成决定性因素的在宗教方面是理性,在国家方面则是国家观念。这种形而上学是反动势力的形而上学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368—3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75—1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6]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转引自[德]梅林:《马克思传》上卷,7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28]费尔巴哈在1846年的《宗教的本质》中说:原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论证了宗教产生于依赖感,而现在应当补充一点,即人经常依赖的东西“无非就是自然”;因此,“神学即人本学”的公式应被补充为:神学就是人本学以及生理学。在这里,宗教问题真正说来已不是人本学的问题,而是通过人本学被还原为生理学的问题。(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873—87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9—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1]同上书,314页。
[3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7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4]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2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5、11、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50—251、253—2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7]同上书,262—264页。
[38]同上书,273页。
[3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3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这一点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某种意义上的共同之处:他们的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批判的,亦即把分裂和对立的等级看作是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看作是对于真正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否定。但是,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仅仅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在马克思那里还具有对于人的现实性的某种肯定的意义——当然只是在异化范围内的肯定意义。所以马克思说,在这种分裂和对立的前提下,“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活动性质等等,不但不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的一种机能,反而使他成为社会的例外,变成了他的特权”。
[40]同上书,312、338页。
[4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338、340—3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2]同上书,359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68、2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3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7]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533—5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