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更迭的热爱:他在时光里换了模样
晚自习的灯光均匀地洒在课桌上,映得课本上的字迹格外清晰。我正对着一道数学压轴题愁眉不展,笔尖在草稿纸上画了无数条辅助线,依旧毫无头绪。身旁的吴帅忽然轻轻敲了敲我的桌面,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试试连接AC,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
我顺着他的提示一试,果然豁然开朗。抬头看向他时,他已经重新低下头,手里捧着一本英语原著,眉头微蹙,看得格外专注。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鼻梁上架着的眼镜让他多了几分书卷气,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上课总爱偷偷玩手机、下课就往操场冲的调皮蛋了。
这种陌生感,从他回来后的第三个星期开始,就越来越强烈。
以前的吴帅,课桌抽屉里永远塞满了篮球、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校服领口总是沾着汗渍,运动鞋上也常常带着泥土的痕迹。课间十分钟,他永远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要么在篮球场上和男生们挥汗如雨,要么在乒乓球台前厮杀得难解难分,连上课铃响了都要拖拖拉拉地跑回教室,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嘴里还念叨着刚才的比赛有多精彩。
可现在,他的抽屉里再也找不到运动器材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围棋棋盘、英语词典、辩论赛实录光盘和厚厚的笔记本。课间的时候,他不再往外跑,要么独自坐在座位上摆弄围棋棋子,黑白两色在他指尖翻飞,神情专注得仿佛周遭的喧闹都与他无关;要么戴着耳机听英语听力,嘴里还小声地跟读,发音标准得让英语课代表都忍不住称赞;偶尔还会和几个同样喜欢辩论赛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着某个辩题的攻防逻辑,言辞犀利,条理清晰,完全不像以前那个说话颠三倒四、只会插科打诨的他。
上周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王浩和赵宇拉着他报名篮球比赛,说缺了他这个主力后卫,球队肯定赢不了。可吴帅只是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不了,我还要留在教室背单词,下周有英语单元测试。”
王浩和赵宇都愣住了,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吴帅,你没搞错吧?篮球比赛啊!你以前不是最期待这个了吗?”王浩拍着他的肩膀说,“就打一场,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的。”
“真的不了,”吴帅依旧坚持,“我现在对篮球没那么大兴趣了,还是学习更重要。”说完,他就转身回到座位上,拿起英语书读了起来,留下王浩和赵宇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以前那个为了篮球可以逃课、为了赢一场比赛可以兴奋一整晚的吴帅,真的不见了。
他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爱好上,成绩的突飞猛进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月考成绩出来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拿着成绩单走进教室,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这次月考,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进步非常大,从班级中游直接冲进了年级前十,大家猜猜是谁?”
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猜测,有人说是班长,有人说是学习委员,可谁也没猜到吴帅的头上。
“是吴帅!”李老师公布答案的那一刻,全班同学都惊呆了,齐刷刷地看向吴帅。
吴帅只是微微欠了欠身,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仿佛这个成绩对他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我翻看着成绩单,心里满是震撼。他的英语从以前的及格线边缘,一跃考到了142分,仅次于英语课代表;数学更是考了满分,碾压了班里一众数学学霸;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也都进入了班级前五,每一门科目都有了质的飞跃。
以前的吴帅,成绩总是在班级中游徘徊,英语更是他的软肋,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挣扎,数学题稍微难一点就放弃,语文作文更是写得东拉西扯,毫无逻辑。可现在,他不仅能轻松应对各科难题,还能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重难点问题,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常常让老师都忍不住称赞。
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班里的同学大多只是重复着课本上的观点,而吴帅却站起来,从林黛玉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诗词才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还引用了不少书中的细节和诗词,观点新颖,论据充分,让全班同学都刮目相看。
“吴帅同学这次的分析非常到位,可见他不仅认真读了原著,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语文老师赞许地说,“大家要多向吴帅同学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思考。”
同学们都向吴帅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可我看着他从容不迫地坐下,心里却生出了一丝陌生感。这个能对《红楼梦》侃侃而谈的吴帅,和以前那个连课文都背不下来的吴帅,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晚自习的时候,我忍不住问他:“吴帅,你怎么进步这么快?是不是有什么学习秘诀?”
他放下手中的笔,看着我,笑了笑:“也没什么秘诀,就是把以前花在打球上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遇到不会的题就查资料、问老师,慢慢就赶上来了。”
“可你以前不是最讨厌学习了吗?”我疑惑地问。
他的眼神暗了暗,沉默了几秒,然后说:“以前觉得学习没意思,不如打球开心。但这次生病住院,看到那么多人为了生活奔波,为了健康努力,我忽然觉得,现在不吃学习的苦,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而且,学习也不是那么枯燥,静下心来学进去,还挺有意思的。”
他顿了顿,又说:“比如围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不能冲动;英语能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辩论赛能锻炼我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比单纯的打球更有意义。”
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忽然明白了。这次生病,不仅让他的身体经历了一场考验,更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贪玩的小男孩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开始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可明白归明白,那种陌生感还是挥之不去。
以前,我们会一起在课间偷偷吃辣条,一起在体育课上偷懒晒太阳,一起为了一道数学题争论不休,一起因为被老师罚站而互相调侃。可现在,他总是在学习,在看书,在研究围棋,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我想跟他分享我新买的明星海报,可他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就继续低头背单词了;我想跟他吐槽今天的饭菜不好吃,他却在跟我讨论食堂阿姨说的一句话里的语法错误;我想让他陪我去操场散步,他却摇摇头说要去参加辩论赛的排练。
我看着他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耀眼,心里既为他高兴,又有些失落。我好像还是喜欢以前那个调皮捣蛋、爱捉弄我、会跟我吵吵闹闹的吴帅,那个虽然成绩不好,但总是充满活力、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的吴帅。
那天放学,我看到他一个人背着书包,走向了学校附近的书店。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上去。书店里很安静,他正站在书架前,认真地挑选着书,手里已经拿了一本《围棋入门指南》和一本英语辩论赛技巧的书。
我轻轻走到他身边,他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也来买书?”
“嗯,”我点点头,“你现在真的很喜欢围棋和辩论赛啊?”
“是啊,”他眼睛亮了起来,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围棋能锻炼我的逻辑思维,辩论赛能提升我的表达能力,而且每次解开一道围棋难题,或者在辩论赛中说服对方,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那你以后还会打球吗?”我小声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