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恪礼摸了摸嘴角。
垂眸。
轻声一笑。
跟了上去。
楼上。
方议长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慨,还真的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放在之前。
方议长打死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年少便成熟稳重的大儿子竟然会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拿下。
实在是天方夜谭。
但是现在亲眼所见……
方议长笑着摇摇头。
拉上窗帘。
……
上车后。
小十看着窗外,实际上眼睛一直偷偷看方恪礼,“你在饭桌上是不是叫我的小名了?”
方恪礼双手握着方向盘,手背。。。。。。
雨季的缅甸边境,空气湿热得如同蒸笼。小满坐在帐篷边缘,手中握着一支铅笔,在泛黄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今日课堂的数据:出勤率87%,情绪稳定度提升12%,三名自闭倾向儿童首次主动参与集体节奏游戏。她合上本子,抬眼望向远处??十几个孩子正围坐在一块防水布上,用彩色石子排列节拍图案,奈温蹲在中间,耐心地纠正一个男孩的手势。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当地志愿者冒雨跑来,手里攥着一部卫星电话:“林老师说有紧急情况,请您立刻接听。”
小满接过电话,听筒里传来林知雨熟悉而紧绷的声音:“小满,央视要拍一部关于‘静默之光’的专题纪录片,制作组明天就到云南取景,但他们希望你能出镜讲述整个项目的起源。台里特别强调……想让你谈谈许志明的事。”
小满指尖一颤,雨水顺着发梢滑落,滴在电话屏幕上。她沉默片刻,最终写下一句话递给身旁懂中文的翻译,请他念给林知雨听:**可以出镜,但我不谈过去。我要讲的是孩子们如何学会用身体感知世界。**
挂断电话后,她起身走向教学区。今晚是“梦境节奏”课,主题是“把梦里的声音找出来”。孩子们闭着眼睛躺成一圈,手掌贴地,耳机播放着经过频率转换的脑波模拟音。这是她从神经科学研究所借来的实验设备,能将人的冥想状态转化为低频震动信号。
一个小女孩突然坐起,指着自己的胸口,结结巴巴打出缅语手语。奈温翻译:“她说……刚才的感觉,像妈妈抱她时心跳的样子。”
那一刻,小满眼眶发热。她蹲下身,轻轻握住女孩的手,缓缓打出一句中国手语:“你记得爱的节奏,这就够了。”
第二天清晨,摄制组抵达营地。导演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姓周,戴着黑框眼镜,说话干脆利落。“我们想真实呈现你在战火中坚持教育的模样,”她说,“不需要摆拍,只要您做平时做的事就好。”
小满点头,带着摄像机走进课堂。镜头记录下她跪在地上调试震动垫的画面,记录下她用手语和眼神鼓励一个怯懦男孩敲响节拍器的瞬间,也记录下她在暴雨突至时脱下外套盖住教具箱的身影。
午后,周导提出采访请求。他们在一棵大榕树下架起灯光,背景是一面涂满孩子画作的帆布墙。问题从项目理念一路问到跨国推广难点,直到最后一刻,周导才轻声开口:“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许志明的视频。有人说你是宽恕的典范,也有人觉得你不该给他任何关注。作为当事人,您怎么看?”
摄像机红灯亮着,全场安静。小满低头看了许久,然后拿起纸笔,一字一句写下:
**我不是为了让他悔恨而活着。
山果也不是用来衡量他赎罪程度的标尺。
如果他真的变了,那就让时间去证明。
而现在,我的责任是确保每一个站在我面前的孩子,都能听见属于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