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原本打算休息一夜,明日一早继续赶路。
谁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兄妹仨昨儿匆匆去粮仓翻找陈粮,中途赵大山去后院喂了牛,离开前再给狗碗里添了饭食,期间没去田里转一圈,瞅瞅庄稼,哪曾想就一夜工夫,地里的庄稼熟了。
这阵儿忙着赶路,没把心思搁这上头,进出神仙地全赶着吃喝贴膘了,小宝一大早揉着眼睛说地里稻穗压弯了腰,谷子都泡到了水里,给她爹和三个哥哥惊的差点没当场跳起来!
要不是青玄在,院子里进进出出全是人,赵老汉当场就要拉着闺女让她给放进去瞅瞅啥情况。
庄稼户哪里听得谷子泡水这话?简直跟拿刀捅他心窝,心痛的遭不住。
“咋悄摸没声就熟了?前儿个去瞧长势还不咋喜人,我还当要再等俩月呢!”前院刚把车厢给驴驾上,背篓板车啥的都拾掇好了,大家伙这会儿就蹲院子外啃饼子填肚子,等着一声令下动身呢。
眼下搞这一出,还咋走啊?
“小宝,你看清楚了?稻谷真压水里了?”赵大山也是一脸着急,成熟的谷子不能长时间泡在水里,会泡坏的,庄稼户的粮食一粒半颗都看得紧,一听这话根本坐不住。
赵二田更是满屋子乱转,双手来回擦着裤腿,第一反应就是拿镰刀:“天大地大抢收最大,爹,咱得抓紧把稻子割了。”
抢收确实耽误不得,懒汉在这时节都得挽裤腿下地干活儿,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甭管眼下是个啥情况,对庄稼的看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
眼下神仙地共有七亩田,起初是三亩,后头买了牛,父子几人又开了四亩,这七亩田的稻种是当初收获的千多斤里精挑细选选出来的好种子,自打插上秧苗后,赵老汉就日日惦记夜夜盼,指望这回亩产能再多个百来斤。
离村那会儿,地里庄稼刚抽穗,前头三亩要先插秧,后头四亩还是新开荒的地儿,算上挖渠引水翻田,耽搁了不少时辰,照理说得分成两茬成熟,分开割稻,但就每回去地里瞅长势,七亩地都是一个长法,慢的太慢,快的又太快,就跟走前头的兄长故意落后要等后头的弟弟一样,兄弟俩非要手拉手一起回家,那会儿他就担心七亩地凑一起成熟,割稻那可就是个大工程了啊。
后来逃荒,再没心思顾庄稼,也就偶尔被小宝带去神仙地好吃好喝一顿再顺便瞅一眼田,回回瞧都不是要成熟的样子,老大几个也说估摸不准时候,大致猜测得要再等俩月。
可就是这么毫无预兆,七亩地的庄稼一夜之间全成熟了。
神仙地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秋收时刻。
赵老汉站在田坎上,举目四望,七亩稻田金灿灿被太阳晒得发光,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厚重的稻谷垂到了田里,有的被浸泡,有的已承受不住微风轻拂,被累累硕果压折了根。
好一副丰收大场景。
他瞪大了双眼,激动的迈不开腿,双手都在发抖。他种了一辈子地,哪里见过这等场面?瞧着竟是比第一次丰收时还要更胜三分,虽还未上手割稻打禾,但仅是用肉眼丈量,便能一眼估算粮仓怕是不够装了,啥增加百斤亩产,闹不好还得翻上一番!
“小宝,爹头有点晕乎,你掐爹一下。”赵老汉激动得手指都在发抖,生
怕自己兴奋过了头中风麻痹乐极生悲,
“哎妈呀,
不得了不得了,呼吸不顺畅了。”说完抬手猛掐人中,给自己掐的直翻白眼。
赵小宝伸手在他大腿上掐了一下,劲儿不大,也不疼:“爹,要把哥哥们带进来割稻吗?”说着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这会儿还有点没醒神。她虽年纪小,但也知晓抢收的重要性,年年这个时节,全家都得下地忙活,半日都耽误不得。
这不,发现地里庄稼熟了,第一时间就告诉了爹娘。想吃香喷喷的大米饭,就要精心侍弄庄稼,不能马虎大意呢。
“割,当然要割!”赵老汉顶着鼻头下深深的月牙手印哈哈大笑,只是扭头瞧见被泡到水里的稻谷时,笑意一敛,忍不住露出心疼来,“爹先去给田放水,咱今日就割稻,粮食只有进仓落板才能安心。”
趁着眼下有个落脚地,抓紧时间把粮食收了,在路上他和大山几个被人盯得紧,错个身的工夫一会儿没见着就有人嚷嚷找人,活在大家伙眼皮子底下,干啥都不方便。
再有就是到了河泊县和丰川府,到时是个啥情况,谁都说不准。
当下正正好,多缓两日,粮食越多,他家底气就越足,甭管世道如何,说到底有吃有喝,再小心些不要得罪不该得罪的人,佝偻着些身子活,总能苟活下去。
粮食是重中之重,没得道理舍下这头,先顾那头。
再说,也不差这三五日。
刨完水渠,他蹲在田坎上把双手的泥巴搓洗干净,满面春风,寻思找个啥借口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