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183章
翌日,天还未亮,回府城的队伍便启程了。
三辆驴车,护送的人,晚霞村这边四个,柳河村四个,加上马二娘两口子,一行共十人。
这回回府城,日后若无大事,一家三口等闲不会再回村,起码在世道安稳前,都不会再离开府城。
故而,孙四郎两口子这回带的东西有些多,除了自家分到的粮食,孙家老两口私下也补贴了不少,粮肉蛋菜干货,整整装了好几麻袋。
除此之外,村里人或多或少也拿些,本家人给个一刀半条的腊肉,村里另外几姓则送了些自家地里刚砍的菜,还有晒干的菌子啥的,不值钱,但是个心意。
再有就是鸡蛋鸭蛋之类的,这些容易磕碰坏,每一个都用稻草裹着,还撒上了谷壳。
孙四郎算是柳河村近些年唯一走出去的自家孩子,生的儿子更是有本事,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童生。人么,都是这样的,甭管日后如何,当下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都乐意做这个面子,把彼此关系维系好。
未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假如旭哥儿真成才了,他们如今给的肉啊菜的,那就是一份份香火情,日后有事求人腰板也能硬上两分。
都不是啥很坏的心思,人之常情,马二娘完全能够理解,除了实在不能收的金贵物,村里不管谁家登门给些吃的用的,她通通来者不拒,婶儿嫂子叔爷喊得极为亲切,让人心里倍感舒坦。
亲戚乡里间往来便是如此了。
出了村子,三辆驴车行驶在大道上,车轮骨碌碌转悠,碾压地碎石迸溅,发出沉闷声响。
赵家的车厢卸了,眼下架的板车是从村里人家借来的,为的就是方便拉货物。孙家的驴车也是一样,没有车厢,驴车也不是用来坐人的,得拉货,人得自个走路。
孙大郎望着走在最前方的赵大山一行人,视线在他们垒满麻袋的板车上扫过,眼中闪过一抹惊疑不定。
离村前,他亲眼看见赵大山和赵三旺拿着两把大刀,用布条子裹好,就这么大喇喇插入了麻袋下面。
他不知道这是对方故意让他们看见,还是他们平日里就是这般行事,他只是不住地在心里庆幸,还好,还好当初村里人听劝,没真扛着锄头去村外赶人,不然惹怒了他们,没准就抽刀砍人了。
这谁能想到啊,这群难民手里居然有武器!
不是缺口柴刀,更不是齿口镰刀,而是大刀,比他腿还长的大刀!寒光湛湛,一刀下去能把人脑袋削个齐整的锋利,简直吓死个人。
但该说不说,心却更安稳了。
原本还担心路上会遇见难民,对方看他们人少,又押运着好些货物,会破罐子破摔上来抢他们。如今是半点不虚了,甚至还有种自家没花费半个铜板就请来一队镖师护卫的新奇体验,颇为奇异。
此行没有老弱,全是些有脚力的壮年汉子,途中也没出啥意外,到府城时,头顶太阳还烈着,赶着些时间排队,没准今日便能进城。
赵三旺机灵,没先寻地儿腾挪货物,而是催着石家兄弟推快点,他自个也在前头拉车,跑过去先把队排上。
等马二娘和孙大郎他们赶着驴车过来,这才开始着手腾货物。
今日进城的人依旧是一
眼望不到头,城外的难民瞧着更多了,他们前头歇脚那地儿,已经被后来的难民占据,粥棚处也排满了人,挤挤攘攘,一眼望过去,一个个佝偻脊背,状态一日差过一日。
也更臭了,腌臜味儿都飘了过来,不少百姓皱眉掩住口鼻,望向难民所在的方向,眼中全是嫌弃。
马二娘从车厢里跳了下来,她挂好帘子,帮着石家兄弟一道把板车上的粮袋运到车厢里。
孙大郎他们有路引能进城,赵大山他们腾挪完货物,便推着空板车去了外头,给排在后面的人挪位置。
时辰还早,排队的人也多,此处离城门口有些距离,军爷们也没注意他们,赵大山四人便没离开,干脆陪着他们一起等,全当打发时间了。
“二娘,有啥事儿就托人往村里递信儿,咱来城外等你们。”
赵大山笑着说,“回头等村里房子建起来,我们就有时间了,外头危险,你们要是想回村,也得提前捎信儿,我们好来接你们。”
“成。”马二娘心头一软,姐夫认了门干亲,连带着她都多了好些亲戚,虽和他们相处日子不长,但还挺让人感到自在,她心里也不免亲近两分。
见相公和石家兄弟还在一旁忙活,大哥二哥他们盯着粮食,她想了想,还是问道:“等村里房子建起来,你们有啥打算没有?”
她问过姐夫,他们这一路消耗了不少粮食,再如何省着吃,也有那么多张嘴,日日走那么远的路,没点体力真不行。而且当初为了顺利从城里逃出来,图轻省,他们一家丢了好多家当。
晚霞村的人逃难时间更长,粮食消耗更多,如今怕是所剩无多了。若是坐吃山空,没个打算,总有粮袋见底那一日。
“我们打算去县里看看能不能找个啥活计,赚不赚钱的不在乎,管饭就成,能给家里省口口粮。”赵三旺接过话茬,“二娘,你对曲山县熟不?县上有没有那种经常招人修缮宅院的大户人家?扛包也行,我们干活儿都很卖力气,不会偷奸耍滑。”
马二娘摇头,没去府城之前,她倒也去过几次曲山县,但到底不熟,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卖篮子鸡蛋,买些针头线脑就回来了。她对府城更熟,走走人情,没准还真能给他们找个短工活计,可他们入不了城,说啥都白搭。
不过……
她的余光落在板车上,心头忽地升起一个想法。
“大山哥,三旺兄弟,如果,我是说如果哈,让你们干镖师的活儿,帮着运送东西,你们愿不愿意?”马二娘忽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