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啥都没看见?”他抬手抹了把额头上冒出来的冷汗,忍不住安慰自己,顺便安慰爹,“要是打雷也没啥,下雨更是好事儿,反正我们现在安顿下来了,房子也快建好了,下雨也淋不着。”淋不着雨就不会发热,更不担心生病,以他们现在的情况,其实最害怕的就是生病,甭管大人孩子,哪儿不舒服一碗药灌下去,能好就是命大,好不了就是命该如此。
许是日日喝溪水,吃神仙地种出来的大米,他们家的人这一路都没生过病。之前买的药,反倒是驱蛇虫和抹蚊子包的青药膏消耗更多。
其他治发热治肠胃,反倒是村里人用的比较多。
这一路大小波折其实没停过,好多人半只脚都踩过黄泉路,只不过最后又被拽回来了。
“就是没看见我才慌呢。”赵老汉愁的直砸吧嘴,这事儿也不敢对外人说,老婆子也琢磨不出个一二三来,老二老三除了跟着愁也没别的办法,一家子憋得那叫一个难受,有种明知道会发生不好的大事,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干等着的无力感。
以前好歹有个影儿,除了地动那回,事情实在发生的太快,没个提前准备。后来的征兵,还有眼下的干旱,他们家都做足了预防的准备。
如若不然,他们没准这会儿还在逃难路上呢。再惨些,甚至连庆州府都走不出来,刚出家门就被四处抓人的士兵抓去蹲大牢或丢军营里去当马前卒了。
面对未知的恐惧,比一无所知更可怕。
赵老汉这两日吃不好睡不着,时刻紧绷心神,整个人疑神疑鬼,稍有点头脑发晕,就想扯嗓子嗷嗷让大家伙赶紧趴地上,离啥树啊房啊山的远一些,别给压着了。
其实就是没睡好,王氏心知肚明,对此也没办法。
她也忧心得慌,可再三询问闺女梦中的细节,除了一望无际的黑,就只剩下一声巨响。
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整日除了提心吊胆,就是望山看地,时刻防备。
“吃饭了!”
煮饭的吴婆子手脚麻利,用土陶大碗盛出满满四碗疙瘩汤,刚出锅太烫,她有些端不住,一旁撑着眼皮守夜的汉子见此忙过来帮忙。
汤上撒了些青叶碎,都用不着煮,在热汤里焖会儿就熟了。热气氤氲,没啥香气,但看着很有食欲,尤其是累了一日的人,胃口是极佳的。
石家那头哭了一会儿,声音没压住,听着让人怪不落忍的。
一路相伴走来,晚霞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家是来丰川府投奔亲戚,这次跟着去府城,就是奔波这事儿。兄弟俩一回来,全家闷头哭,那指定就是事情不顺利。
没人讨嫌主动去戳别人伤疤,只招呼着石大郎兄弟俩过来吃疙瘩汤,啥事儿都没有填饱肚子重要。
“都过来吃饭,吃饱了早些睡,睡醒就好了。”吴婆子笑着招呼,火光照着她满脸沟壑,映出一张慈和之相。
石二郎在一瞬间看出了些昔日姑母的影子,即便她们的相貌天差地别,身样穿着南辕北辙,气质更是没得比,但那双望着他们的眼睛,有一瞬间极其相似。
他忍不住低头又擦了擦眼睛。
…
四人围着火堆捧着碗埋头就是一顿造,石二郎眼睛还肿着,吞咽间偶尔还会打个嗝儿。
锅里还剩了些,吴婆子又拿了两个碗,给守夜的两个汉子均着分了。
逃荒到现在,其实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如今落了村,日后也是在一个院子里生活,灶房也没多建,从赵老汉说这回建房的粮食从公中里出,这群掌管家中口粮的婆子就像说好了一样,囫囵着把家中的粮食全放到了一起,吃起了大锅饭。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发生我家吃饱,你家饿肚子的情况,坏处则是你家人口多粮食少,我家人口少粮食多,全充公了变成大家伙的心里会不平衡,容易心生怨怼。
但这事儿也不是强迫的,你完全可以自家开火,不跟着村里吃大锅饭。
可这样又很容易脱离团体,不利于日后一起过日子。
这两日赵大山他们不在,不知道晒谷场一阵儿暗流涌动,好在是没闹出啥,尤其在老赵家表态后,甚至直接归于平静了。
赵家就属于人口多粮食少的那种,王氏思前想后还是把自家那几袋粮袋充了公。日后,背地里咋吃是一说,至少表面上,他们家也要跟着村里吃大锅饭,而且还是占便宜的那个。
这个便宜还非占不可,只要村里一日没分开,没彻底安家落户,各建个家,各过各的日子,在粮食日渐见底的情况下,所有人更应该拧成一股绳。
不然,真等到李家的粮食吃完,干巴巴望着赵家的锅头,到时候才真是进退两难。
不如趁着现在大家伙都还有些余粮,干脆抱团吃大锅饭,人少的家庭在粮食上会吃点亏,但有大家伙护着,只要能想通,咋都比单家独户开火日子过得舒坦放心。
非常时期非常行事,她家自然也不会当那个特殊的显眼包。
第188章·第18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