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称重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许调查员还没来得及整理好道歉的措辞,公社的邮递员就骑着二八大杠,气喘吁吁地送来了一封加急电报。
电报的内容很简短,“望本着实事求是原则,科学测产,精确上报,徐。”
许调查员拿着那封薄薄的电报纸,手指却感到有千钧重。
心中暗自苦笑,在机关浸淫多年的他,太明白这“官话”背后的潜台词了。
当老上级特意强调“实事求是”时,反而恰恰意味着,当前的某种氛围是不欢迎这个“真实”的。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警告和施压,是让他“谨慎处理”,甚至暗示他“润色”数据。
他不知道老领导是从哪里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但张研究员和那两位记者都全程参与了称重,铁证如山,这么暗示自己,有用么?
那两位记者的笔杆子,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记录下来的,将是无法篡改的真相!
正当他捏着电报,心乱如麻地站在队部院里发愣时,一个半大的孩子像颗炮弹似的从村口方向狂奔而来,脸上全是惊恐,带着哭腔嘶喊道:
“栓住叔!振国哥!不好了!送两位记者同志去公社赶班车的拖拉机,在。。。。。。在老鹰嘴那边,遇到山体滑坡了!!!”
“什么?!”
如同平地一声惊雷,众人人闻言,脸色骤变!
“什么?你再说一遍!”
金贵倒了口气说,“拖拉机。。。差点。。。。。。差点就翻到悬崖下面去了!”
“哎呀,你这娃儿,都不知道一口气说完么?人吓人,这能吓死人的!”
李明和许继清两位记者,见主要的核验工作已经完成,数据也都采集齐全,想着抓紧时间赶回单位整理发稿,便在昨天下午时分,搭乘村里往公社送公粮的拖拉机先行离开。
没想到,就在通往公社必经之路、地势最为险要的老鹰嘴路段,一侧风化严重的山坡上突然滚落不少碎石和泥土,而且来得极其突然和猛烈。
幸亏拖拉机手是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反应极快,在千钧一发之际猛打方向盘,车轮在悬崖边缘蹭出几道深深的黑印,车身剧烈摇晃,堪堪稳住,车上几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当他们惊魂未定地下车检查情况时,细心的李明记者没有只顾着后怕,职业性地观察着现场,很快就在山坡滑下来的新鲜浮土里,发现了一截崭新的、断口白森森的松木棍,明显是人为用力折断的!
而且在旁边松软的泥土上,还有几个清晰的、深陷的脚印,那鞋码和橡胶底花纹,让他立刻意识到什么,二话不说,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将松木棍、脚印以及险峻的现场环境,清晰地拍了下来。
——
队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怎么看,这就不可能是意外,老鹰嘴那边土质相对坚固,多少年都没有山体滑坡的先例,怎么可能偏偏在记者带着关键资料离开时“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