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卿痛恨所有与柳暗花有关系的人,所以她在奇山县查到一条线索后,就一直紧抓着这条线不放,她心细如尘,又足智多谋,很多破案老手都忽略过去的细节,全被她挖了出来。
主要还是占了以前在后宅行走的便宜,那个时候她或多或少听到了许多情报。
现在运用到官场上,抓那些两面三刀,道貌岸然的叛徒,那是一抓一个准。
于是在大庄连破佛国三城的好消息终于慢悠悠的从边关传来的那一天,杨可卿掏出了写满人名的册子。
跪地弹劾,奏请沈玉耀为所有被柳暗花害得家破人亡的可怜人做主。
她就是那个苦主!
“臣的父兄,皆是死于这柳暗花之手,母亲因父兄惨死,心神俱衰,不足一月便跟着一起去了,因为这一朵花,臣家破人亡!还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杨可卿声音凄厉,吐字如同啼血,恨的眼圈通红,眼泪不住落下。
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不少年轻的臣子见此,都悄悄抹起了眼泪。
无不动容于杨可卿身上发生的悲痛惨事。
站在文官之首的沈珉玥更是心里难受极了,她天天与杨可卿一同办案,竟然完全不知道杨可卿心里藏着如此多的痛苦。
竟然全家都因为柳暗花惨死了,之前怎么从未听杨可卿说过呢?
沈珉玥的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很快她被杨可卿高声念人名的举动给吸引了全部注意力,没办法再去细想了。
“朝堂官员牵连其中者无数,他们拿了佛国的孝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敢问诸位,你们十几载苦读,圣人教的书里写的,有一句是告诉你们,身为臣子,可以如此戕害子民!如此祸害天下吗!”
杨可卿说罢,倏然打开了手里的折子,照着折子就开始念人名。
名单总有念完的时候,而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却似没有尽头。
佛国被打下来,本来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好事情,如果这件事是发生在庄太宗时期,那么文臣武将们早就一片喜气洋洋,恨不得天天放鞭炮庆祝了。
偏偏这件事发生在沈玉耀为女帝的时期。
而且前脚曲川才刚将草原打下来,送给沈玉耀做为登基的贺礼。
那么佛国被攻下,在草原这个心头大患被消灭的前提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没人敢直接说佛国不重要,毕竟那边有极大的一片土地,肥沃的土地能种熟养活百万人口的粮食,这还是在高产粮种没有传入佛国,同时佛国的百姓并不如大庄百姓一样勤奋的前提之下。
只要耐心经营,那片土地迟早会成为大庄又一个大粮仓。
“此事安排妥当后,费大人就有时间在家好生休养一阵子了。”
“唉,如果杨大人没有将受贿一事上奏,在下肯定会更高兴一些。”
费有道特意来找蔡有志说话,谈论之后科举一事,今年年末有武举,明年年初有科举,对于吏部来说是两个很大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是即将进入朝堂的那些人,他要去哪儿找合适的位置安排他们。
眼见沈玉耀要大力发展商业和农业,户部手里头有最多的官职空缺,费有道只能来找蔡有志聊聊,商议如何安排。
正事儿他们已经说完了,达成了一致,到时候按部就班的走就行了。
既然正事儿已经说完,那就少不得说两句闲话。
“杨大人尽忠职守,为朝堂内部肃清贪官污吏,做的是好事一桩。”
以前蔡有志口中的杨大人,那都是吏部原本的尚书大人,但是现在他开口说的杨大人,只有一位。
那就是入职了都察院的杨可卿。
杨可卿靠着一张弹劾奏折,被沈玉耀直接安排入都察院,成了一名都察院御史,而且这个御史的官职还不低,足足有正四品。
正四品御史,那就是有资格直接上朝的御史。
可见沈玉耀对杨可卿是何等的信任有加。
“蔡大人看来很是欣赏那位杨御史啊,唉,自打那日之后,家中亲眷便一直未曾停过啼哭之声,实在是让人听着心碎,杨御史如此刚正不阿,恐怕日后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