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实验便令人瞠目结舌:屏幕上浮现一艘钢铁巨舰航行于大洋之上,舰首涂装红五星,型号标注为“055型驱逐舰”。紧接着,一段视频播放出火箭升空、卫星入轨的画面,文字说明显示时间为“2025年”。最后,一段演讲响起,一位身穿中山装的老者说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是……未来?”负责操作的技术员颤抖着问。
苏宁凝视屏幕良久,低声命令:“截取舰船设计图,交军工总局逆向研究。标记所有可用科技节点,建立优先级清单。”
自此,“影视编辑器”成为新政最锋利的无形之剑。它不仅提供了现代军工、医疗、通信技术的关键线索,更揭示了若干潜在危机??比如某段影像中,一支佩戴星条旗徽章的舰队正在轰炸上海;另一画面里,北京上空出现飞行堡垒,投下燃烧弹雨。
“我们不是唯一知道未来的。”苏宁在绝密会议上告诫心腹,“有人也在利用类似手段布局。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就在红旗军继续扫清残敌、推进现代化之时,西南方向再起波澜。
云南土司联合缅甸贡榜王朝,以“护送明裔正统”为名,拥立一名自称朱由榔十世孙的青年为帝,在大理登基,年号“绍武”,并发檄文讨伐苏宁“篡逆”。一时间,西南数省震动,部分保守士绅响应,称“宁随旧主死,不附新朝生”。
苏宁并未急于派兵镇压。他命人调查所谓“明裔”的身世,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此人原是昆明一家戏班的旦角演员,精通昆曲,能背全本《桃花扇》,因容貌清秀被土司选中,伪造族谱,包装成“流落民间的龙种”。
“可悲。”苏宁冷笑,“这些人宁愿相信一个唱戏的,也不愿相信亲手分给他们土地的政府。”
但他仍派出特使团前往大理谈判,提出三项条件:废除伪帝号、接受中央派驻行政官员、实行土地改革。若同意,则保留土司礼仪地位,享财政补贴;若拒绝,则大军压境,且今后不再区分首恶与胁从。
一个月后,使者带回答复:贡榜军已撤离边境,土司首领愿归顺,唯请求保留“祭祀明朝先祖”的权利。
苏宁批曰:“允。祖先可以祭,但皇帝只能有一个??人民。”
与此同时,北方战事进入高潮。
红旗军完成合围,将俄军主力压缩在海兰泡一带。第十纵队发动夜袭,使用“影视编辑器”提供的火焰喷射器原型图制造出三十具简易喷火装置,突入敌营焚烧木堡,造成极大心理震慑。俄军仓皇后撤,途中遭伏击,损失惨重。最终,在英法调停下,俄国被迫签署《瑷珲临时协定》,承诺撤出黑龙江以南全部占领区,释放中国俘虏,赔偿平民损失白银五十万两(折合卢布支付)。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迫使西方列强签订退让性条约。
消息传回燕京,万人空巷。百姓自发燃放鞭炮,孩童高唱新编童谣:“红旗下,战鼓响,老毛子跪地喊投降!”学者们撰文称:“此役标志着中华从‘被定义’走向‘自我定义’的时代转折。”
然而,苏宁却在庆功宴上保持沉默。散席后,他独自登上钟楼,望着满城灯火,对随行副官说道:“你知道俄国为什么会退吗?不是因为我们打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害怕??怕我们背后站着另一个‘未知的力量’。”
副官不解。
苏宁抬头望天,仿佛穿透云层,看见无数平行世界的光影交错。“他们的情报系统一定也察觉到了什么。也许在别的时空,我们早已崛起;也许在某个版本的历史里,红旗已经插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他们不敢赌,所以我们赢了。”
风拂过他的鬓角,带来一丝凉意。
“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不在边疆,而在人心。当百姓吃饱穿暖之后,他们会问:接下来呢?我们要建成一个怎样的国家?”
三个月后,全民普选如期举行。全国设立投票点一万两千处,采用匿名ballot制度,监察委员会由学者、僧侣、商人三方代表组成。最终统计结果显示:78。6%选民支持建立共和联邦制国家,14。3%主张君主立宪,其余为无明确倾向或弃权。
基于此结果,苏宁宣布成立“中华共和联邦”,定都燕京,国号简称“华联”。他本人辞去临时统帅职务,仅保留“民族复兴委员会终身顾问”头衔,表示:“我的使命已完成。接下来,该由制度而非个人引领这个国家前进。”
仪式当天,他最后一次穿上战袍,站在天安门前宣誓:“我苏宁,生于乱世,长于危亡,幸逢千载变局,得以执剑开新天。今日交还权力,并非退隐,而是坚信:唯有权力属于人民,华夏方可永昌!”
人群沸腾,泪水与欢呼交织。
当晚,他回到故居??一座简朴的四合院,院中种着一棵老槐树。他坐在树下,取出一本泛黄的日记,翻开最后一页,提笔写下:
“我曾以为,推翻旧王朝便是胜利。后来才明白,真正的胜利,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挺直腰杆活着。这条路还很长,或许我看不到终点。但只要赤旗不倒,火种不熄,终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会站在更高的地方,回望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并说:那是黎明的第一缕光。”
笔尖停顿片刻,他又添了一句:
“影视编辑器仍在运行。下一个画面,或许是火星上的红旗。”
窗外,星辰璀璨,宛如万千希望点亮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