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中的人偶,暗藏着一丝危险的底色。
可在几天的相处中,少年能感觉的出来,除了名字之外,另一人几乎毫无伪装。
就像一面被精心打磨的镜子,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折射出的色彩也是迥异的。
无论是精心照料的姿态,还是欲意掌控的行为,每一个,都是对方支离却真实的侧影。
正因如此,少年才无法识破。
所见皆真,却并非全部。
仿佛与过往的认知判若两人,给他带来强烈的陌生感。
“——在灵魂的怂恿下,渔夫多次作恶,直到离开石榴园,渔夫才幡然醒悟,无法再原谅灵魂。”
书页翻动间,另一人的声音在空气中漾开,清澈透亮,犹如落入冷泉的石子,荡起层层的涟漪。
“可灵魂却认为,是那时渔夫将他从体内分离的缘故所致,将他驱逐,却没有把心交给他。
“正因为自己的身体里没有一颗心,他才渐渐喜欢上了做坏事的感觉。但没关系,这些都是他要承受的,毕竟,这个世界上的苦难都会过去……”
故事讲述到这里,国崩抬起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少年。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少年斜靠在床边,许久才道:“……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他读过这个故事,知道结局。
——当渔夫拒绝灵魂的诱惑、返回海边时,才发现自己的爱人已经消失。
直到两年后,他才找到对方的尸体。
最后,痛不欲生的渔夫抱着爱人,不顾灵魂的阻挠,任凭巨浪吞没自己,将他们彻底淹没。
以悲剧收场的故事,和传统的童话不同。
何况。故事的核心在于渔夫与灵魂之间的观念碰撞——从驱逐、厌恶、再到最终和解的历程。
然而故事到最后,也未详细说明渔夫爱人为何离世,是触怒了海神,抑或是也和渔夫那般,一直在寻找着对方?
少年无从得知。
“……是么。”
国崩微笑起来,指尖轻抚着书脊。
“可在我看来,故事中那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世间加诸于人身的概念,若能达成愿望,割舍又何妨?”
少年微微睁大眼睛,震惊于他的话语。
原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次寻常的交流,可言语间,他竟捕捉到了些许不寻常的意味。
那是什么?代入延伸的思想?
看似语调淡然的叙说,言辞间却浸透着狂妄的构想与毋庸置疑的自恃。
也正是这平淡之下深藏的确信,如同无数看不见的丝线,把人紧紧缠绕在挣脱不了的执念之中。
——他还不够了解他。
在他死后,成为执行官之前,在那样一段漫长的岁月旅途,人偶又经历了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