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渡海之说匪夷所思,但眼前的证据和张宝的说辞似乎对上了。
或许,蛾贼真的狗急跳墙,选择了这条绝路?
无论如何,冀州地面上找不到黄巾主力是既成事实。
“一群妄图逆天的蠢贼!”皇甫嵩冷哼一声,不再理会张宝。
他挥挥手:“将张宝严密看管,准备囚车,克日押解雒阳,听候天子发落!”
冀州黄巾主力畏王师神威,“渡海逃亡”,贼首张宝被生擒。这场席卷冀州的大乱,终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大汉王师不战而胜,逆贼望风披靡,汉家天威大显。
军报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回雒阳。
驿马疾驰,蹄声如雷,信使高举火漆封缄的捷报,一路高呼:“大捷!冀州大捷!官军生擒张宝,黄巾贼首尽灭!”
雒阳城门大开,百姓纷纷驻足观望,市井间,酒肆茶坊里,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宫中的汉灵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随即龙颜大悦。
中常侍张让谄媚地笑道:“陛下洪福齐天,区区黄巾蟊贼,不过是癣疥之疾耳。”
灵帝深以为然,后仰在龙榻上,继续安心地享乐。
身旁宫女轻轻按扤,乐师继续奏起靡靡之音。
不日,朝廷的封赏旨意很快便下达到了冀州大营。
帐前,黄门高声念诵着圣旨:“诏曰:左中郎将皇甫嵩,指挥若定,平灭黄巾,威震海内,功勋卓著,特任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巨鹿太守郭典,坚守城池,调度有方,擢使持节、并州刺史,封曲阳亭侯,食邑八百户!”
……
“梁国中尉谢乔,智计百出,广宗之战,居功至伟,擢为梁国相!”
……
宣旨的宦官声音尖细,抑扬顿挫。皇甫嵩、郭典等人纷纷上前领旨谢恩。
谢乔半跪在人群中,听着朝廷对自己的封赏,心中波澜不惊。
这个升迁倒在她的意料之内,徐济身死,梁国相位空缺,她立了新功,朝中还有“人”。
中尉一跃成为两千石的国相,她定下的小目标总是实现了。
看来广宗城下那一战的功劳,都被皇甫嵩显眼且“如实”地上呈到了上位者面前。
至于傅燮,因先前得罪宦官集团,以羌乱未平的由头,被调往安定郡任都尉,负责镇抚异族。
其余军中立功者,皆有封赏。
谢乔上前,从黄门手中接过文书官印,这位陌生的黄门冲她使劲地眨眼睛。
谢乔尴尬地笑笑,只想着快速抽身闪退。
谁知黄门竟然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臉上盈满笑意,“谢相君,张御府拖我代他问个好。”
周围目光齐刷刷向射来,谢乔只觉头皮发麻。宦官势力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
料想他口中的张御府,大概就是之前在梁国染疫后康复的太监。
这是把她当成摇钱树了!
谢乔暗暗咬牙切齿,脸上也承着笑,从袖间(其实是【背包】格子)里摸出了一个镯子,藏着塞过去,她低声说,“乔承蒙张御府记挂,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黄门接过去,手摸了摸成色,朗笑一声,“张御府常言,谢相君向来慷慨大方,予还不信,今一见,果然如此啊。”
狗日的,这是自己也想要一份呢。谢乔心中直骂。
但为了这来之不易的两千石职务,她只能隐忍,又取出了宝石塞过去。
黄门放进袖中,心满意足,以无限赞许的目光望向谢乔。
谢乔瞥了一眼四周,众人以无限鄙夷的目光望向她。
傅燮甚至吐了一口唾沫,当然没有直接朝向她,但仇视的目光是对着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