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寻常的语气,仿佛和好友谈天说地寻常聊起。但黛黎知晓不是那样的,精盐问世后,他对她口中“桃花源”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
前有龙骨水车,后有精盐,那为何不能再有其他呢……
他问的,或许绝非只是桃花源。
黛黎语气平淡,“君侯的问题,我也想知晓答案。”
就当她以为他会揪着再问两句,或是干脆揭了那层掩人耳目的薄纱,问她除了精盐外,桃花源内还有什么其他现今未出现的物件时……
他如此说:“找不着路也无妨,反正待夫人与令郎团聚后,住哪儿不是住?”
秦邵宗自动忽略她口中那个“和她闹了矛盾,不被她提起”的夫君。
别说她暂且寻不到桃花源,见不着旧人。就算是旧人找来了,他也能让他有来无回。
“夫人,你觉得精盐销往其他地,定价几何合适?”秦邵宗问。
黛黎看了他一眼,不信这事他自己没主意,“起初越贵越好,毕竟盐场太大了,需要共同作业的人不少,此法不好保密。”
不同于关起门来的精密研究,盐场的面积放在那里,举目望去四通八达,哪儿都能来人。而精盐一旦问世,各方势力必定追根溯源,黛黎私以为精盐的制作方法保密不了太久。
顿了顿,黛黎十分怀疑道:“不过您确定能卖得动?卖私盐是非法行为,小心人家当地权贵连锅给你端走。”
秦邵宗却只笑道:“我自有办法。”
前面有个小盐坑,不大,却有两掌深。眼看她要踩坑里,秦邵宗伸手把人捞了捞。
他做得自然,黛黎却被他惊了下。等她反应过来,腰上熟悉的束缚感已然消失不见,而再看身旁人,这人面色寻常,仿佛刚刚只是随手帮了她一把。
黛黎:“……”
精盐成功产出,代表着先前所有流程都没问题,故而今日两人待在盐场的时间比先前少许多。
走的时候,秦邵宗还带走了一袋精盐,带回府中改善伙食,黛黎觉得这人终于干了一回人事。
扬州,从南县。
县比郡要小许多,而这个从南县在一众县里,规模又落于下成。本就不多的人口因三年前偶发过一场小型的瘟疫,又削减了近三一之数。
“咯滋。”破旧的木门打开,一道坡脚苍老的身影一瘸一拐地进了茅屋。
“老孙,你看看谁来了?”屋中老伴声音高亢,热情招呼进屋的孙老头。
孙老头抬头一看。
呦,是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回来了。
孙老头咧嘴笑,分明是高兴的,但偏要拐着弯说一两句气话,“两年都不见,我还以为你死在外头了。今儿什么风把你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