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你的名字不再是编号,而是光。
>
>??容辞
一夜之间,这条公告转发超百万次。无数网友自发接力,发起#抄宪法救女孩#行动。有人晒出自己手抄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人组织社区普法讲座,更有高校法学院学生集体录制视频宣誓:“我们愿做她的声音,直到她能自由发声。”
三天后,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专题报道《一封来自灶台底下的求救信》,首次公开“破晓之声”项目运作模式。主持人深情结语:“在这个时代,沉默不该是女孩唯一的语言。每一个敢于记录真相的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舆论风暴席卷全国。
与此同时,阻力也随之而来。
某权威教育论坛上,一位知名学者公开发文质疑:“民间组织收集未成年人心理数据,是否存在伦理越界?是否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文章迅速被多家自媒体转载,标题耸动:“惊爆!‘破晓之声’竟是外国情报网?”“女权先锋背后的政治阴谋”。
网络开始出现攻击性言论:“装什么清高,还不是靠卖惨博关注!”“离婚女人蹭热度,别拿孩子当工具!”“封家千亿资产,她缺这点钱?演给谁看!”
容辞看着评论区,面色平静。
封庭深却怒不可遏,当场下令集团法务团队全面介入,对恶意造谣账号提起诉讼,并公开声明:“凡侮辱容辞女士者,即为挑衅封氏全体女性员工。我们将追究到底。”
更令人意外的是,全国各地陆续有女性站出来回应。
一位乡村教师留言:“我班上有五个女生因‘读书无用论’辍学,是听了容老师的演讲才重返校园。她说的不是政治,是命。”
一名大学生写道:“我曾被亲戚性骚扰多年不敢说,直到在‘破晓之声’匿名录下第一段语音。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觉得自己活着有意义。”
最震撼的是一段视频:贵州山区的一群女孩围坐在篝火旁,轮流朗读容辞写的那封《致所有仍在黑暗中写字的女孩》,最后齐声喊出:“我们不怕了!我们要读书!我们要说话!”
这场自下而上的声援浪潮,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
一周后的清晨,容辞召集“破晓之声”核心团队召开会议。小禾、昭昭、张阿婆、当地教师代表悉数到场,还有几位来自不同省份的公益伙伴通过视频接入。
她站在投影幕前,语气沉稳:“接下来三个月,我们要做三件事。”
第一,“建立‘破晓哨站’网络。每个重点县设立两名专职联络员,配备卫星通信设备,确保极端环境下也能接收求助信号。”
第二,“推出‘声音保险箱’计划。所有原始录音实行区块链加密存储,用户可设定自动销毁时间或指定继承人,防止数据泄露与滥用。”
第三,“启动‘百名少女成长档案’追踪项目。联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长期跟踪首批受益者的发展轨迹,用真实案例证明教育如何改变命运。”
会议结束时,昭昭用手语提问:“老师,如果我们遇到危险怎么办?”
容辞蹲下身,直视她的眼睛:“记住三句话:第一,永远相信自己的判断;第二,找到可以信任的大人;第三,如果实在不行,就逃。跑到最近的‘破晓图书车’,车上都有紧急联络装置。”
小禾接过话筒,打出一串手语,由昭昭翻译:“我会教更多聋哑女孩使用语音转换软件。她们不能说,但也可以写,可以录,可以让世界听见。”
掌声雷动。
散会后,封庭深递给她一份文件??《女子职业学院筹建方案》。
“选址定在县城边缘,占地八十亩,涵盖服装设计、电子商务、护理、幼教四大专业。”他指着图纸,“配套建一座心理疗愈中心,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常驻。学费全免,生活补助按月发放。”
她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句话手写标注:
>“这里不培养依附者,只成就独立的灵魂。”
她抬头看他,“这是你说的?”
他摇头,“是我在你日记里看到的。十年前你写在一张废纸上的。”
她心头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