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来访者,是那位曾被逼婚的【Y-09】女孩,如今已更名为周念安。“念安”,取自她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的最后一句话:“愿你一生平安。”
她在咨询室里哭了整整两个小时,讲述那些被锁在柴房的日子,讲述父母如何把她卖给五十岁的男人换三万彩礼,讲述她躲在灶台下抄宪法时,手指冻得几乎握不住铅笔。
心理医生记录完毕后,并未急于干预,而是递给她一本笔记本,封面上印着一行字:
**“你的痛不必美化,但它可以转化。”**
与此同时,“声音保险箱”系统完成首次实战演练。
一名甘肃少女通过加密APP上传一段录音:“叔叔每天晚上都进我房间……我不敢告诉爸妈,他们说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三分钟内推送给当地联络员、妇联专员及合作律师。二十四小时后,涉事男子被依法刑拘,女孩转入临时庇护所。
这一案例被写入公安部反家暴典型案例库,也成为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课件素材。
秋意渐浓时,央视推出纪录片《她说》。
镜头跟随容辞的脚步,走过云南山村、贵州寨子、广西边境,记录她与一个个沉默女孩相遇的瞬间。
有一幕令人泪目:在一个没有电的小村,孩子们围坐在煤油灯下,轮流朗读《宪法》条文。一个瘦弱的女孩捧着残破课本,声音发抖却清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画面切到容辞侧脸,她默默流泪。
旁白响起:“她们不是等待拯救的弱者,而是正在觉醒的力量。而她所做的,不过是蹲下来,轻声说了一句:‘我听见了。’”
纪录片播出当晚,微博热搜前十中七条与此相关。“#她说#”话题阅读量突破二十亿。
与此同时,一股暗流悄然涌动。
某境外组织以“学术研究”名义,试图获取“破晓之声”的原始数据库。对方开出天价报酬,并暗示可协助容辞获得国际奖项提名。
封庭深第一时间截获情报,立即升级全部安防等级。他亲自带队审查服务器权限,删除所有非必要接口。
“数据一旦流出,就是对这些女孩的二次伤害。”他对技术团队下令,“宁可牺牲效率,也不能冒一丝风险。”
他还秘密启用封氏海外情报网络,查明该组织背后牵连多起利用弱势群体信息进行政治操弄的丑闻。
证据整理成册后,他交到容辞手中。
“你要怎么处理?”他问。
她翻开文件,目光冷静,“公开。”
“不怕引来更大攻击?”
“怕。”她抬眼看他,“但更怕为了自保而背叛信任我的人。”
三天后,她在个人公众号发布长文《谁在消费苦难》,逐条揭露该组织的真实目的,并附上完整证据链。
文章刷屏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致电表示关切,多个国家驻华使馆表态支持数据主权原则。
风波平息后,冬雪初降。
新年第一天,容辞收到一份特别礼物??一本手工装订的成长档案。
封面烫金写着:“致容老师:我们的故事,您一直都在。”
翻开第一页,是林小雨的实习日记摘录:“今天我给产妇接生,她疼得直喊妈。那一刻我想起了您,如果不是您当年坚持让我上学,我现在也可能在某个屋子里哭着生孩子。”
第二页是李阿?的大学论文节选:“教育的本质不是逃离贫困,而是重建尊严。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离开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值得留下。”
最后一页,是周念安写的一首诗:
>我曾躲在灶灰里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