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地里的粮食怎么办?”逃难这事儿家里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眼下听儿子这么说也没多惊讶,王氏只关心
地里的粮食,“就算要提前收,起码也得让它再长个十天八天,累死累活担水浇地几个月,现在就收太亏了些。”
这会儿收,怕是往年一半的一半都收不回来。
“少收总比收了没命吃强。”赵老汉看向自家围墙,为了防山里的野兽,他家也耗费了不少心血,还有小五他们几个小子,为了防山火,日日顶着太阳出去割草,一趟回来身上都在滴水,结果防这防那,还不是赶不上世事变化?
可见人只能先顾当下,顾不上日后。
日后的事谁都说不准。
“老大辛苦一日,现在回屋去歇息,养足精神明日去县里。”既已下定决心,那就不要墨迹,赵老汉开始安排,“老二明日带着小五和谷子去通知三位亲家,把事情说清楚,愿意跟着走的,这几日都抓紧时间把家当拾掇好。记得啊。尽量不要让外人知晓,如果实在藏不住,也不要老实交代,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就成。”藏是不好藏的,毕竟要收庄稼,但他也得防一手,免得走漏了风声,那几个村的人上门来堵人,耽误了他们的行程。
“不愿意跟着走的,也说清楚。”他顿了顿,叹了口气,“我们这一走,日后可能就不会回来了,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要过来看看闺女和外孙,就抓紧时间。”
说罢,又看向几个儿媳:“咱家自认啥事儿都做到了周全,若是亲家不愿意走,你们心里也别藏怨。”
朱氏三人忙点头,尽管内心有些慌乱,被打得措手不及,但脑子却是清醒的,她们都知道嫁了人的姑娘,往后余生能依靠的只有男人和儿子,公爹和婆母愿意知会娘家,已是天大的情分,再不敢要求太多。
“爹,我们心里没怨。”朱氏是大嫂,这时候由她站出来说话,“这件事早在之前我们就说好了,娘家愿意一起走最好,若实在不愿意,我们也认命。”
赵老汉点头,能想明白最好。
“天气热,路上怕是不好埋锅造饭,轻易也寻不到水,咱家要不要多蒸些粗粮?”话是这么说,可到底是自己的亲爹娘,一想到他们若是放不下地里的粮食和家中的房屋农田,那这一别就是一辈子,朱氏心里乱的很,只能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就不会乱想了,“一旦出了家门,人人都啃粗粮馒头,咱家也得跟着啃才行。”
木屋的簸箕箩筐背篓里不知放着多少蒸好的馒头包子饼子,以前觉得够了,可这真要逃了,想到以后的日子估摸是没个头,心里咋都不踏实,就想要不要多做一些。
“要蒸。”王氏说,“你不蒸,回头咋敢拿吃的出来?不过不能蒸太多,天气热放不住,蒸个两日的干粮就差不离了。”这些都是放在明面上的,暗地里自家人饿了,可以避开人让小宝从神仙地拿吃的。
“好。”朱氏点头,她也是这么想的。
“那我们先把衣裳收拾出来,回头让小宝放些到木屋去,咱少留一些,拖车也没那么累。”孙氏和罗氏道。
王氏点头,有小宝在,说起逃荒,他们家确实没有那种要死要活的感觉,可能有个兜底的在,慌也慌不到哪里去。
一家子人东一句西一句,差不多就把事情商量好了。
他们肯定会走山路,驴车过不来山,那家当就只能用独轮车手推。除非日后走大路,才能用上驴车,只有那会儿他们
才能轻松些。(buduxs)?()
?今日不上朝的作品《全家提前两年准备大逃荒》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buduxs.)]?『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uduxs)?()
独轮木板车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打好,连带着地里的粮食,其实多长两日也无妨,反正天气热,到时一割一打一晒,累是累了些,倒是要不了几日。
唯独一件事心里比较没谱,到底该往哪儿逃?
“北边去不了,南边也不咋安全,咱能往哪里去?西边吗?”赵三地搓着手,他记得金鱼说他舅舅是啥镇西大将军来着,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但镇西啊,那就是在西边儿吧?
逃难嘛,当然是有个能投奔的人最好,免得像个无头苍蝇到处飞,全没个方向。
赵老汉和王氏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没啥外地亲戚,说到投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鱼。
但是心里有点虚,孩子就在他们家住了俩月,当初送回舅家时,他舅母回了好些谢礼,赵老汉这个泥腿子闹不明白厚礼之下有没有别的意思。
他有点担心自家一心想着投奔金鱼,若金鱼早把他们一家人忘到了脑后,到头来岂不是白走一趟?怪丢脸的嘞。
当然,生死面前,丢脸都是小事,只是这镇西将军,镇的是哪里啊?西边那么大,他们不知道啊!
再有,边关旱没旱?安不安稳?他们也不知道啊!
别逃到最后,是从狼窝跑去虎窝,那才真是遭大罪。
“管它什么边儿,地方安稳就成,走一步算一步罢。我们小老百姓,逃难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寻个安稳地过日子?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王氏摸了摸闺女睡到流汗的脸蛋,乱世之下,哪有什么绝对的安全,不过是北边危险往南边跑,南边危险往西边跑,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他们也只能如此。
赵三地叹了口气,觉得娘说的对,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是先顾好当下吧。
“老二,走,和我去一趟村里。”
天边泛起鱼白肚,吹来的风也夹杂着一丝燥热,赵老汉双掌一拍膝盖起身
“诶。”赵二田趿拉着草鞋,连忙跟上。
第1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