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巧合。”杨戬站起身,刀锋轻鸣,“有人在重新拼凑命轮,试图唤醒旧日秩序。”
“那就毁掉它。”桃儿说。
“可若命轮本就是天道一部分呢?”雷震子低语,“我们一直以为它是邪恶之源,但老祭司说过,真正的命枢,是‘选择’。也许……它只是工具,关键在于谁掌握它。”
空气凝滞。
最终,杨戬看向女儿:“你要去吗?”
桃儿点头:“我必须去。南荒、东海、北冥,都是当年玄阴族分支流散之地。唯有我去,才能唤醒他们的记忆,阻止悲剧重演。”
“太危险。”小小几乎脱口而出。
“娘,”桃儿握住她的手,“你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只要记得歌,记得味道,记得温度,你就一直都在。所以,就算我去远方,你也从未离开我。”
出发那日,春雨淅沥。全村人送至山口,孩子们捧着亲手折的纸鹤,纷纷扬扬放向天空。桃儿穿着一件素白衣裙,背上背着母亲给的符囊,腰间挂着父亲赠的短刃??那是用三尖两刃刀余铁锻造的,虽小却锋利无比。
杨戬单膝跪地,替她系紧靴带,动作缓慢而郑重。“记住,遇事不必硬撑。怕了就哭,累了就歇。爹会赶来。”
桃儿用力抱了抱他,又转身投入母亲怀里。
“我会回来吃饭的。”她笑着说。
然后,她踏上风雨之路。
第一站是南荒。
那里瘴气弥漫,毒虫横行。昔日巫祝圣地已沦为废墟,残垣断壁间爬满血藤,每一片叶子都似人脸,发出低语。桃儿带着两名桃山弟子深入丛林,凭借血脉感应寻到一处地下祭坛。坛心供奉的正是那块命轮残片,表面浮现出玉衡的脸,正缓缓睁开双眼。
“欢迎归来,妹妹。”声音幽幽响起,“你以为你在拯救世界?其实你只是在完成仪式的最后一环。”
桃儿不动声色,取出一枚桃花瓣,轻轻放在祭坛边缘。花瓣接触地面瞬间,燃起一道清光,照彻整个洞窟。那些血藤尖叫着退缩,玉衡的影像剧烈扭曲。
“你知道吗?”桃儿静静地说,“外婆死前,还在为你祈福。她说,不管你做了什么,你始终是她用命换来的孩子。这份爱,你不配否定。”
轰然一声,祭坛崩塌,残片化为灰烬。
第二站,东海。
龙宫深处,黑雾凝聚成人形,竟是十二金甲神将之一的残魂被污染所化。它手持巨戟,怒吼着要毁灭一切生灵。桃儿立于海面,脚踏一朵莲花状符阵,双手合十,吟诵《安魂经》。她并不攻击,而是讲述??讲他们曾经守护天界的荣光,讲他们也有妻儿父母,讲他们在战场上倒下时,最后一念是“希望天下太平”。
渐渐地,那残魂停止咆哮,眼中流下血泪。最终,它自行解体,化作一道星光回归星辰。
第三站,北冥。
冰渊之下,封印着千年前被玄阴族放逐的“逆命者”??一群拒绝参与集体遗忘的族人。他们因知晓太多真相而被视为异端,被困永寒之地。如今,玉衡的残念蛊惑他们,许诺恢复力量,助他们复仇。
面对这群充满怨恨的灵魂,桃儿没有布阵,没有施法。她只是坐在冰面上,取出随身携带的陶笛,吹奏起玄阴古调。那是母亲教她的第一支曲子,名叫《归途》。
笛声悠扬,穿透万载寒冰。起初无人回应,直到某一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缓缓走出冰层,颤抖着伸出手:“这曲子……是我姐姐当年教给族长女儿的……你是……小小的孩子?”
桃儿含泪点头。
老妇跪倒在地,恸哭出声:“我们错了……我们不该怨恨血脉的选择……我们忘了,守护比复仇更重要。”
冰封解除,北冥重归宁静。
当桃儿回到桃山时,已是三年之后。
她瘦了许多,肤色被风吹得微黑,眼神却更加清澈坚定。村民们夹道相迎,欢呼声响彻山谷。杨戬和小小站在门前,看着她一步步走来,脚步稳健,一如当年他们牵着手走进这座院子。
“我回来了。”她说。
“我们知道。”小小红着眼眶,“因为魂灯一直亮着。”
那一夜,桃山堂举行庆典。众人围坐篝火,听桃儿讲述旅途见闻。她说起南荒的孩子如何学会写字,东海渔民如何重建家园,北冥老人如何种下第一棵桃树。
“我不是英雄。”她说,“我只是把你们教给我的东西,带给了更多人。”
多年后,江湖上流传着新的传说:每逢乱世将起,必有一少女踏月而来,手持桃枝,口诵清音,能使鬼神退避,令天地清明。她不称帝,不封神,只授业解惑,济世救人。
人们尊称她为??**至圣先师**。
而桃山上,那盏魂灯依旧燃烧。风吹不灭,雨打不熄,哪怕天地倾覆,它依旧静静照亮那一方小小天地。
因为它承载的,不只是过往的牺牲与苦难,更是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家,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