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次日拂晓,晨光熹微,蓟城西郊山谷之外已是一片人声鼎沸。
经过一夜最后的检查和加固,三十台狰狞的投石机和十五辆庞大的“破军锥”攻城车,如同苏醒的巨兽,静静地等待着奔赴战场。
吴承安一身轻甲,精神抖擞,正在亲兵队长的协助下,最后一次清点人员和物资。
韩成练、韩永福以及卓永安也早早来到谷口相送。
气氛肃穆而凝重,所有人都知道,这支队伍承载着怎样的希望与重量。
就在吴承安准备下令出发之际,一阵略显杂乱的脚步声和喧哗声从官道方向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简朴儒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一群青壮民夫的簇拥下,正步履略显蹒跚却又坚定地向这边走来。
看清来人面貌,吴承安、韩成练、韩永福乃至一向面无表情的卓永安,神色皆是一肃。
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主动迎上前去。
来人正是幽州学政赵咏德!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者,虽官阶不算顶尖,但其学问渊博,品德高洁,乃是大乾王朝内都享有盛名的大儒,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堪称文坛泰斗,地位超然。
即便是韩成练这等武将,亦对其十分敬重。
“学生吴承安,见过赵学政!”
“下官韩成练(韩永福,卓永安),见过赵学政!”
四人齐齐躬身施礼,语气恭敬。
吴承安更是以“学生”自称,以示对这位学界前辈的尊崇。
毕竟,他以前还受过对方恩惠。
赵咏德虽年事已高,腰背却挺得笔直,他面带温和的笑容,一一拱手回礼,声音苍老却清晰: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老夫一介闲散学究,当不得如此大礼。”
他的目光落在为首的吴承安身上,笑容愈发和煦:“吴将军,老夫在蓟城盘桓日久,也算有几分薄名。”
“昨日听闻将军欲招募人手,运送军械前往居庸关,以助王师破敌。”
“消息传出,城中许多热血儿郎皆自发前来报名,欲为国家效力,驱除敌寇。”
“老夫不忍拂了他们的报国之心,便自作主张,从中挑选了这五百名年轻力壮、家世清白之人,前来助将军一臂之力。”
他侧身让开,指向身后那群虽然衣着朴素,但个个眼神明亮、精神饱满的青壮民夫。
“希望他们这点微末之力,不会耽误了将军的行程大事。”
吴承安看着眼前这五百名自发前来的民夫,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他深知,在此时局动荡、前线战事未明之际,能有如此多的百姓愿意挺身而出,除了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外,也与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学政的号召力密不可分。
他再次深深一揖,语气诚挚无比:“赵学政雪中送炭,承安感激不尽!”
“有此五百壮士相助,搬运这些笨重器械必定事半功倍!承安代前线数万将士,谢过学政,谢过诸位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