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早朝,奉天殿内的气氛格外微妙。
文武百官肃立两侧,却不见了几位熟悉的老将身影。
站在宗室行列首位的苏宁敏锐地察觉到,今日的朝会注定不同寻常。
“众卿可知,”朱元璋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魏国公徐辉祖、宋国公冯胜等六位国公,昨日已经向朕递了辞呈?”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几位文官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而武将行列中则是一片死寂。
朱元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群臣:“这些老将军,随朕征战多年,如今天下太平,他们想要回乡养老,朕。。。。。。准了。”
侍立在侧的朱标微微动容,忍不住低声道:“父皇,六位国公同时请辞,这……………”
“太子不必多言。”朱元璋打断他,随即提高声量,“传朕旨意,赐魏国公徐辉祖、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景隆、卫国公愈、郑国公常茂、信国公汤和,各黄金千两,白金五千两,钞币十万贯!”
这份厚重的赏赐让群臣再次哗然。
苏宁站在台下,心中却是明镜一般。。。。。。
这分明是明升暗降,让这些功勋老将体面地退出权力中心。
退朝后,朱元璋特意将苏宁召至谨身殿。
老皇帝站在巨幅的大明疆域图前,背对着苏宁,许久才开口:
“允通,你觉得朕对徐辉祖他们,是厚是薄?”
苏宁谨慎地回答:“皇爷爷厚赏功臣,天下人都会称颂皇恩浩荡。”
朱元璋转过身,眼中带着意味深长的神色:“那你可知道,朕为何要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告老还乡?”
“孙儿愚钝。”
“因为你!”朱元璋直截了当地说,“这些老将,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朕要在有生之年,为你扫清障碍。”
苏宁心中一震,连忙跪地:“皇爷爷………………”
"
“起来。”朱元璋扶起他,“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允?,你要记住,为君者既要有仁心,更要有铁腕。徐辉祖他们主动请辞,这是最好的结果。”
就在这时,毛骧悄无声息地走进殿内:“陛下,凉国公在外求见。”
朱元璋与苏宁对视一眼,淡淡道:“让他进来。’
蓝玉快步走入殿内,一见苏宁也在,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跪地行礼:“陛下,末将。。。。。。末将也想。。。。。。”
“你也想告老还乡?”朱元璋打断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
蓝玉额头冒汗:“末将不敢。只是见几位老兄弟都回乡了,心中有些。。。。。。”
“哼!有些兔死狐悲?”朱元璋冷笑一声,“蓝玉,你给朕记住,只要你安分守己,朕不会亏待你。但若是你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末将不敢!末将万万不敢!”蓝玉连连叩首。
待蓝玉退下后,朱元璋对苏宁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朕要的效果。既让该走的人走了,也让该怕的人怕了。”
五月的赏赐风波还未平息,六月的一道圣旨再次震动了朝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酬功臣之功,特设“铁册军”,赐公侯百户印及铁册,令百户率兵百余人护卫其家。。。。。。”
朝堂之上,朱元璋亲自解释这道圣旨的用意:“众卿随朕征战多年,如今天下太平,朕不能让老兄弟们寒了心。这铁册军,既是对功臣的优待,也是对将士的安置。”
退朝后,各位公侯捧着刚刚领到的铁册和百户印,心情复杂。
宋国公冯胜抚摸着手中的铁册,苦笑着对魏国公徐辉祖说:“皇上这是要给咱们这些老骨头一个体面的结局啊。”
徐辉祖叹了口气:“有这一百亲兵护卫,回乡之后至少能保全家平安。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