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建议却遭到了以礼部为首的众多大臣反对,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有违祖制”。
面对反对声浪,苏宁既不气恼,也不退让,而是耐心解释:“如今大明物产丰饶,若能开辟海外市场,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能扬我国威。何乐而不为?”
“再说,你们所说的祖制是哪门子祖制?我们朱家的老祖宗可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在场的朝廷重臣都是被苏宁的这句话给怼的不轻。
然而,这帮士大夫们并不愿意就此妥协,这场争论也是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最终,朱元璋做出了决断:“吴王所言,颇有见地。此事交由兵部、户部会同详议。”
“遵旨。”
退朝时,凉国公蓝玉特意走到苏宁身边,低声道:“吴王殿下今日在朝堂上的风采,让老臣佩服。”
苏宁淡然一笑:“凉国公过奖了。本王年轻识浅,还要多向老将军请教。”
“吴王,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依仗是什么?”
“本王的依仗从始至终都是自己和天意!”
“噢?难道吴王真的看不上淮西勋贵的支持?”
“那凉国公你真的能代表整个淮西勋贵吗?”
""
“舅公,其实我更愿意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利益团体,而不是皇爷爷和父王不断忍耐的贪婪洞窟。”
“。。。。。。”此时的蓝玉却是被苏宁的这句话给震慑浑身颤抖。
蓝玉也是第一次在苏宁身上察觉了让他恐惧的气质,这种感觉仿佛能让他看到自己的生死一样。
然而苏宁并不理会霸心受损的凉国公蓝玉,反而是躬身行礼,然后这才大步流星的离开。
看着苏宁远去的背影,蓝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然而长久以来养成高傲还是很快占据了上风,根本不允许他承认被一个小屁孩给打败。
回到清晏阁,马和忍不住问:“殿下,您今日提出开拓海贸,是否太过激进?毕竟海禁可是陛下亲自下令实施的。”
苏宁卸下亲王冠服,语气平静:“要想改变这个时代,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而且我不是皇爷爷,也不可能做他的应声虫。”
“可是。。。。。。这样一来不是让陛下对你不喜?”
“马和,你认为我一味地讨好皇爷爷和父王,他们就会选择我做大明皇太孙了吗?”
"。。。。。。"
窗外,春雨淅沥。
苏宁知道,他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现,已经向所有人宣告: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亲王。
最终苏宁的海贸奏疏还是没有获得批准,实在是朱元璋太顽固了,而且文官集团的反对也太激烈。
不过苏宁却是满心的不以为然,毕竟这次只是自己的一次试探。
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的朝会,注定要在大明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吴王朱允?出列呈上《新学制疏》时,整个奉天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皇爷爷,孙儿以为,当今学制只重经义,不重实务,已难适应大明发展之需。”苏宁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故请全面设官办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新制,并在各省设立大学,专攻格物、算学、农学、
商学、工学和兵学等实用之学。”
奏疏经由太监传到朱元璋手中,老皇帝才看了几行,眉头就紧紧皱起。
待立在侧的朱标也倒吸一口凉气,担忧地看向眼前的儿子。
以前的孝陵学堂还可以说是苏宁的自娱自乐,文官集体和士大夫虽然排斥,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