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的南京,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紫禁城深处,谨身殿内药香缭绕,七十一岁的朱元璋躺在榻上,面色灰败,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初。
“皇爷爷,您感觉如何?”朱允?跪在榻前,小心翼翼地喂老皇帝服药。
朱元璋轻轻推开药碗,浑浊的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允?,刘继元可有奏报传回?”
朱允?微微一怔,随即想起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回皇爷爷,三日前确有密奏。刘继元奏报说已经在长白山寻得吉壤,正在调动宁王府大军和奴儿干都司的力量修建陵墓。"
老皇帝枯瘦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进度如何?”
“据说已经开凿地宫,只是。。。。。。”朱允?犹豫片刻,“长白山地处偏远,运输建材颇为不易,刘继元请求增派民夫。”
“准。”朱元璋毫不犹豫,“传朕旨意,再调五万民夫,务必在。。。。。。在入冬前完工。”
朱允?终于忍不住问道:“皇爷爷,孙儿一直不解,为何要在长白山修建陵墓?那里并非我大明龙脉所在啊。”
朱元璋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遥远的北方:“那座陵墓,是给你弟弟允?准备的。”
“什么?”朱允?手中的药碗险些跌落,“给。。。。。。给三弟?可是他还。。。。。。”
“他还活着,是吗?”朱元璋转过头,目光如炬,“允?,你可知道,这些年来,朕为何要不惜代价,用百年人参吊着允的性命?”
朱允?茫然摇头。
“因为朕在等。”老皇帝的声音突然变得缥缈,“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一个。。。。。。不会动摇国本的时机。”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朱允?连忙上前为他抚背。
待喘息稍平,朱元璋紧紧抓住孙子的手:
“允?,你记住。待朕百年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供应允通的百年人参。”
朱允?浑身一颤:“皇爷爷!这。。。。。。这可是要了三弟的命啊!”
“就是要他的命!”朱元璋的目光陡然锐利,“其实朕这些年来,还是最忌惮你弟弟,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哪怕是毒入肺腑成为了活死人,也能给朕找麻烦。”
老皇帝挣扎着坐起身,死死盯着朱允?:“所以咱必须带着他一起走。”
朱允?已是汗流浃背:“皇爷爷。。。。。。”
“允?,切记!江山为重。”
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但朱允?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他想起这些年来苏宁的种种神奇之处,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可是皇爷爷,”朱允?还想争辩,“三弟他毕竟。。。。。。”
“毕竟什么?毕竟是你的弟弟?”朱元璋冷笑一声,“允?,你要记住!皇家无亲情!人心不狠,江山不稳!”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朱允?耳边炸响。
他怔怔地看着祖父,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位执掌大明三十一年的皇帝。
虽然他也是异常忌惮和畏惧这个惊艳绝伦的弟弟,但是也没有想过真的要了这个弟弟的性命。
朱元璋喘着粗气,继续嘱咐:“长白山地处偏远,将允?葬在那里,既可全了你们兄弟之情,又可避免他的陵墓成为某些人的念想。这是朕。。。。。。最后能为他做的了。”
说到这里,老皇帝的语气罕见地流露出一丝伤感:“允?这孩子,太像朕年轻的时候了。有魄力,有手段,若是不那么偏激,他必是一代明君。可惜。。。。。。”
他没有说下去,但朱允?明白其中的含义………………
可惜他生不逢时,可惜他太过优秀,可惜他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