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孙儿一定会守住您打下的大明江山。
在葬礼的最后环节,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当司礼监准备宣读陪葬品清单时,建文帝突然摆手制止。
“皇爷爷生前节俭,陪葬之物从简即可。”他看向在场的藩王代表,“诸位皇叔以为如何?”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
朱元璋生前确实提倡节俭,但帝王葬礼向来规制森严。
建文帝此举,既是对祖父遗志的尊重,也是在向天下展示新朝的仁政。
燕王代表、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率先表态:“陛下圣明,父王也常教导我们要效仿太祖勤俭。”
宁王代表紧接着道:“陛下体恤民力,实为明君之举。”
其他藩王代表纷纷附和。
唯有苏宁,在听到这番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葬礼结束后,诸位亲王在偏殿稍事休息。
朱允?特意来到苏宁身边,关切地问道:“三弟身体可还撑得住?”
苏宁勉强一笑:“劳陛下挂心,臣还撑得住。”
“朕已命太医在武英殿候着,一会儿再去给你诊脉。”
“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苏宁顿了顿,又道,“方才见陛下制止宣读陪葬品清单,实为明智之举。皇爷爷若在天有灵,定会欣慰。”
朱允?叹道:“皇爷爷一生节俭,朕岂能因一己之私而劳民伤财。只是。。。。。。。
他欲言又止。
“陛下可是担心诸位皇叔会有非议?”苏宁轻声问道。
朱允?微微点头:“削藩在即,朕不得不谨慎。”
苏宁沉吟片刻,道:“陛下,臣以为,削藩之事宜缓不宜急。诸位皇叔镇守边疆多年,功在社稷。若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这番话让朱允?有些意外:“三弟向来主张强干弱枝,今日为何。。。。。。”
“臣是就事论事,”苏宁咳嗽了几声,“如今大局初定,当以稳定为重。”
这时,方孝孺走了过来,接过话头:“吴王此言差矣。正因为新君即位,更应当机立断,树立威信。”
苏宁看了方孝孺一眼,淡淡道:“学士熟读经史,当知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教训。”
方孝孺不以为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陛下名正言顺,天下归心,岂是当年景帝可比?”
眼见争论将起,朱允?连忙打圆场:“二位都是为国着想,此事后再议。三弟身体不适,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苏宁也不坚持,在赵灵儿的搀扶下告退。
走出殿外,赵灵儿低声道:“王爷方才为何要替藩王说话?”
苏宁微微一笑:“我那不是替藩王说话,是在替大明江山说话。建文帝性子急,方孝孺又太过书生意气,若真逼反了四叔,天下必将大乱。
“那王爷为何不直说?”
“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建文正在兴头上,听不进逆耳之言。”苏宁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等着看吧,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葬礼持续了整整七日。